
蜀道石刻题记展开展

众多珍贵展品与观众见面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1月17日讯 由四川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指导,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蜀道石刻题记展11月17日在四川省图书馆开展。丰富的古蜀道分布图、蜀道遗存照片和逾150件代表性石刻题记拓片亮相,将持续举办至25日。
“展览期间,围绕蜀道历史、文化等主题,将邀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普及蜀道知识,让大众认识了解蜀道申遗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对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意义。”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此次展览的目的正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继承发扬巴蜀文化,为 “蜀道” 申遗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舆论氛围,推进四川文化强省建设,奋力谱写四川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
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联系陕西关中平原、汉中平原及四川盆地的道路系统,包括有褒斜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等。蜀地四周皆是崇山峻岭,是这里的人们与外界联系的巨大障碍。从商周时期开始,这里便与外界有着文化的联系。战国时期,人们通过开山造路、栈道搭架等技术,逐步形成了今日的蜀道,至今已3000余年。
据介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蜀道做过多次专题调查。蜀道拥有数量众多的古代石刻文字,其时代由两汉至清,跨越近2000年。基本种类有摩崖石刻、碑碣、阙表、墓葬题记、佛道教造像题记等,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水准和学术研究价值,对于研究古代四川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移民、家族等地方史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料。
据悉,“蜀道石刻题记展”拓片主要来源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对蜀道沿线的拓片,得到了广元市文物局、苍溪县文管所等文化、文物部门,特别是陕西汉中博物馆的的大力支持。展览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悠悠古道》,通过图文结合形式对蜀道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包括古蜀道分布图、蜀道遗存照片等;第二单元《蜀道遗珍》,按褒斜石门、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四个部分,分别展示拓自汉中、广元、巴中、达州等蜀道沿线区域的代表性石刻题记拓片逾150件。
其中,《石门颂》为出自陕西汉中市褒斜石门栈道的“石门十三品”之一,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该石刻刻于东汉永平九年,被书法界公认为是古隶中最早,占据首位的刻石。《敬祖爱书说》出自金牛道上的广元市苍溪县寻乐书岩,为贾氏家族家训,意在训诫族人敬祖乐学,书法艺术水准高,极具历史、书法艺术研究价值。(蒋亮 代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