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悲鸿的《奔马》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24日讯 他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艺术巨匠,他站在近代国画颓废的风气下,主张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改良,他是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的践行者,更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他是徐悲鸿。
徐悲鸿擅绘人物、走兽、花鸟,于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主张现实主义,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中国画坛影响甚大。在徐悲鸿一生所创的千余幅作品之中,尤以骏马为主题的作品最为著名,一匹匹昂头挺胸、奋力奔跑的马儿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而徐悲鸿著名的《群奔图》正是在巴蜀期间创作的。除此之外,徐悲鸿在巴蜀创作的重要作品还有《巴人汲水》、《山鬼》、《国殇》、《青城山道中》等。这些作品即展现了悲鸿先生改良中国画的探索,也是当时艺术大家们所提倡的用艺术唤醒民众希望的代表之作。
徐悲鸿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流寓巴蜀,不仅绘出了诸多知名作品。还在这里创办了中国美术教育院,极大的推动了现代院校体系的美术教育发展,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他多次在巴蜀境内写生、交流、举办展览,与当时四川、重庆活跃的艺术家也多有交往,当时川内不仅有张大千等知名艺术家,还有因抗战等原因来到巴蜀的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徐悲鸿先生与他们多有交往,也事实上形成了关于国画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
徐悲鸿与蜀地的故事,不仅体现在他的创作、他与艺术界的交往和他对美术教育的推动中,还长存在徐悲鸿先生与爱人廖静文浪漫且坚贞的爱情里。廖静文和徐悲鸿相守10年,这对跨越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传奇文化伉俪,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佳话,恩惠着更多的后辈去驱散恐惧,奔向自由。廖静文曾表示:我很喜欢成都,那里是我和他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十一月“艺术大家与四川”系列讲座,成都画院特别邀请了徐悲鸿与廖静文先生的孙子,现任职于徐悲鸿纪念馆的徐骥老师来到成都,从创作、人、教育与故事四个方面讲述悲鸿先生的这段巴蜀故事。十一月一号,让我们一起跟随徐骥老师,探寻徐悲鸿的艺术人生和他那段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