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6年从“四板”,到“新三板”,再到创业板乃至主板,一条通往丰富资本市场的“坦荡”道路,将前所未有地激发全国各地企业们的参与热情与想像力。
对于参与股权市场的企业而言,2015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11月,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除了对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进行明确外,还允许探索建立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合作对接机制。
“转板”对接桥梁已搭建
2015年11月20日,对于广大新三板的挂牌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日子”。就在这一天,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力挺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在这份《意见》中,不仅令新三板分层问题尘埃落定,并首次提及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更为引人关注的,则是其对于“转板”问题的明确。
根据《意见》,“要坚持全国股转系统独立市场地位,公司挂牌不是转板上市的过渡安排。但全国股转系统并非孤立市场,应着眼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联系,研究推出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同时,还“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管理机构开展推荐业务试点,探索建立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合作对接机制。”
就在一夕之间,从新三板到创业板,以及四板到新三板的“转板”通道从制度层面被尽数打通。
在分析人士看来,新三板转板创业板进入到实际操作的阶段,这不但对活跃新三板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为创业板扩容增添了具体的动力,同时也将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事实上,关于新三板转板制度的讨论已有些年头。但直到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49号文才明确转板机制。转板制度迟迟未能推出,甚至不少新三板的企业转至中小板、创业板仍是通过IPO。多家券商机构认为,想要从根本上区别转板与此前的挂牌公司走独立的IPO申请通道发行,最为重要的正是“注册制”。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2015年的终结,A股注册制的面目也愈发清晰。就在日前,证监会公告将在两年内循序渐进放开注册制,证监会将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制度安排,制定《股票公开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前来看,按照法律流程、规则修改时间等各项准备工作来推算,目前业内普遍预期注册制可能最快在明年中落地。
四板企业将获更全面平台
目前,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有两个层次,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又称“新三板”)和以天津股权交易所和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为代表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又称“四板”)。有着“新三板教父”之称的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曾指出,四板市场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为新三板、沪深交易所提供上市的资源。此观点虽然难言对错,但“转板”机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有券商人士坦言,多体量小,盈利不是很好的中小企业直接挂牌新三板有难度,所以会先申请在地方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等符合条件了再转板到新三板。在此情况下,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已设立33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各市场共有股权交易板挂牌企业4200多家,展示企业2.43万家,累计为2700多家企业实现各类融资1800多亿元。而截至2015年8月24日,挂牌企业数则为25410家,主要分布于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
不过,2015年6月,《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对于“跨区挂牌”现象的叫停,却为四板市场带来了更多冲击。就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场外市场的转板机制,实现区域与全国市场的良性互动,以鼓励更多企业在门槛较低的区域市场先行挂牌,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相应的,四板市场也要改变一心留住企业的保守思维,积极培育企业向更高级市场流动。
事实上,记者调查多家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发现,北京、深圳、山东等地的股权交易中,都已在“地方转全国”上有所成绩。以北京四板市场为例,2015年6月,其就公开表示将借助“新三板”市场积极打造一个“全国展示板”,通过把北京四板企业批量导入“新三板”的全国展示板块,为四板企业提供更大、更高端的展示平台。此外,以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为例,其已推动2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包括今年新增的11家。此外,还有32家企业已启动了新三板挂牌程序。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有关人士坦言,场外市场要发展一定不是只依靠自己独立发展,而是要与三板或主板市场建立对接机制,实现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的良性互动,才能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全链条的无缝对接。
种种迹象都显示,四板与新三板间的“转板”将更加常态化。市场人士认为,未来随着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管理机构开展推荐业务的管理规则的出台,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转板至新三板将更加规范。大盘蓝筹企业的聚集地细分领军企业的摇篮创业创新的助推器小微企业的孵化器上市资源的蓄水池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与意义。
本报记者 吉雪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