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统计局网站发布基于2015年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现状调查显示,四川省农民工转移输出数量逐年增加,其中,省内转移就业增幅明显,省外转移就业逐年减少。2014年,四川农民工转移输出2472.3万人,其中,省内就业1313.1万人,省外就业1154.7万人,外派劳务4.5万人。近年来,农民工回乡创业成功概率提高,四川农民工劳务收入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数据显示,四川农民工劳务收入总量逐年增加,2014年已达到3415.2亿元,银行汇兑已成为农民工劳务收入的主渠道。另一方面,四川农民工维权救助成效较为明显,处理劳务纠纷案件数量逐年增加,2014年达到20546件,挽回经济损失金额也有较大幅度增多,2014年达到164953万元。
2015年四川农民工市民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受访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于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等5个行业。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包括各种奖金、补贴、公司缴纳的保险、提供的员工餐等)主要集中在1001-2000元、2001-3000元收入水平,占比分别达到30.2%和33.6%。大部分受访者均表示有在本市(区、县)自主创业的兴趣意愿,仅25.9%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没有兴趣意愿”。通过这个数据可以明显感受到,全民创业的大潮已见端倪,农民工想创业的比例也达到了74.1%,且已经有26.2%的受访者“已经开始自主营业”。
从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分析来看,城市生活成本高、城乡户口差别不大、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以及农村土地有较大增值潜力是影响农民工不愿落户城镇的四大主要因素。收入低、房价高、就业不稳定是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三大主要障碍。住房、养老、子女义务教育是农民工市民化待遇的最集中诉求。“缺乏合适创业项目”和“获得创业贷款难”是农民工本地创业的最大障碍。近三成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创业期间得到公正对待,与此同时,近六成农民工难以有效维权。逾一半受访农民工希望得到社会保障。
在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实现路径方面,调查报告建议,宏观层面立足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实现人口吸纳;大力促进省内转移就业;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微观层面切实推进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福利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创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转变工商、城管、公安等职能部门工作作风;持续改进进城务工人员金融服务。
本报记者 舒娅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