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提档升级、转型求新的浪潮下,众多川籍上市公司掌舵者,凭借着其对资本的独特嗅觉,在A股市场上不断推进着、演绎着重组的戏砝。
wind数据统计,2015年四川共有21家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占到川股总数的20%以上。相较于2015年整个A股市场470余家公司重组,占比16.98%来看,四川上市公司重组热情明显更为高涨。
从川股重组个案来看,近年来的高金食品、四川圣达等重组案引发市场各方关注,成为成功典范。有了先行者的身先士卒和榜样力量,四川也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跨行业转型,抑或通过重组脱胎换骨,实现蜕变和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四川上市公司中很多来自化工等传统行业,在行业发展遭遇寒流之际,上市公司面临着诸多的转型或者生存压力,他们中的一些因为规模小、关系简单而被他人相中谋求借壳,一些则因为敢为敢做敢在资本市场运作也得以焕发新生。
好戏连台 有故事的公司“有肉吃”
资产重组年年有,奈何去年特别多。但无一例外的是,那些行业跨度大、有“故事”的公司明显更能博得市场关注和垂青。
丹甫股份原本是眉山一家主营制冷压缩机、冷藏冷冻设备、环试设备的生产与销售的小型通用设备制造商,受经济下行和行业竞争压力影响,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来盈利能力一直较弱,且公司利润呈逐年降低趋势。不止业绩承压,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当初的发行价为15元,但之后长期徘徊在10元以下。
一切都在台海核电重组消息出来之后得到改变。去年3月25日,丹甫股份停牌,直到三个月后的6月23日才和盘托出台海核电借壳上市的预案并复牌。台海核电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核电专用设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生产二代半堆型和三代AP1000、ACP1000堆型核电一回路主管道的制造商,也是目前全球首先具备三代核电主管道全流程生产能力的制造商,2014年市场占有率近50%。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型通用设备制造商一跃成为核电行业龙头,这样的故事吸引了市场诸多的目光,以及筹码。公司复牌之后连拉9个涨停板,之后更是开启了一轮牛市行情。有意思的是,公司重组进程每推进一步,公司股价便迎来一次上涨。在2015年6月2日,丹甫股份股价最高摸至102.25元,这相当于重组消息推出前10元左右股价的十倍有余。
有故事的绝不只有丹甫股份。主营房地产业务和氨纶生产销售业务的友利控股也曾谋划一宗震惊四座的重组大戏。2014年9月22日,友利控股因控股股东筹划重大事项而开始停牌,7个多月后复牌并表示中清龙图拟作价96亿元借壳上市,以此计算,中清龙图预估增值率高达2309.57%。这一方案的抛出刷新了国内游戏公司并购估值,也使得友利控股一时风头无二,复牌之后连续拉出16个一字板,股价也在短短20天内从5元左右飙至30多元,翻了6倍余。遗憾的是,2015年11月公司因为中清龙图代理发行及运营的主要产品《刀塔传奇》的诉讼问题而终止收购。
重组放量 百亿级交易频现
重组重组,资金是排在第一位的,在2015年四川上市公司重组案例中,资金规模大当属一大特征。
金融投资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5年21家川股涉及的重组均为亿元级别以上,其中不乏大体量的重组案例。中铁二局、*ST金路、成商集团所进行的或者谋划的重组金额均在百亿级别,放眼整个A股也属重大。其余的诸如友利控股、蓝光发展、汇源通信、台海核电等几十亿级别的重组亦不在少数。“卖壳的企业都是自己一手做起来的,虽然迫于压力只能放手卖出,但在最后的关口还是希望能够卖个好价钱,才不枉多年来的栽培,也有资本去开拓新的事业。”一位对四川上市公司颇有研究的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大多数国企或央企背景的四川上市公司来说,涉及大体量重组交易主要原因还是改革的需要。
中铁二局即是其中一例。2015年9月20日晚公布重大资产整合初步方案的中国中铁与中铁二局,于12月3日晚披露了详细的交易预案。中国中铁拟将持有的预估值为115.46亿元的中铁山桥、中铁宝桥、中铁科工及中铁装备四家公司100%股权,置换中铁二局合计预估值为72.40亿元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差额部分由中铁二局向中国中铁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拟发行价格为11.68元/股,发行数量为36869.88万股股票;同时,中铁二局拟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60亿元,且不超过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拟用于满足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需求、补充流动资金及支付本次重组相关税费等。
中铁二局大体量的资产置换被市场解读为国企改革的深入。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此次重大资产整合方案的公布,意味着中国中铁“16项改革工程”将进一步推向深入,全面整合中国中铁工业制造板块相关资产,将中铁二局打造为中国中铁工业制造板块的独立上市平台,有利于盘活中铁二局资产,符合国家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
与中铁二局大体量重组比肩的还有成商集团。百货业零售巨头成商集团2015年下半年可谓逆势扩张,4个月内豪掷111亿元并购百货资产的“壮举”惊爆业界。在当前百货业“过冬”、大型零售业低迷的背景下成商集团的大举逆势扩张也遭到市场质疑。
正略钧策咨询公司分析师闫强就表示,目前环境下,百货业扩张没有意义,成商集团的大动作,可能并非是产业扩张,而是资本运作。但另有分析人士则认为,黄茂如在百货行业深耕多年,虽然逆势扩张是一招险棋,但在这个时候扩张,或许是出于抄底考虑,扩张之后或有他自己的谋算。
长袖善舞纵横整合转型多元化
“对于那些没有走到卖壳这一步的公司来说,资产重组更显掌舵人的决心和动力,通过各种整合、转型升级,要的就是要重新盘活公司,不让自己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如是表示。
除了回天乏力、卖得果断的上市公司之外,川股2015年重组重头戏还是横向或纵向整合、并购以达多元化目的。
虽然有各种揣测,但大体量并购重组的成商集团给出的理由十分简单,可增强上市公司规模及盈利能力,“如果不能在这一轮并购重组浪潮中及时主动布局,那么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就会错失良机,在持续两极分化的百货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
大通燃气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6.15亿元,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向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德阳市旌能天然气有限公司和罗江县天然气有限公司各88%股权,这样的并购属于典型的业务拓展。
2015年上市不久即展开并购的环能科技则是横向整合的典型,公司3.8亿收购江苏华大100%股份意在向下游的污泥处理处置市场迈进。
当然,四川上市公司的重组不止于此。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和全球化,川籍上市公司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并购重组案例频现。
同样是上市不久的天保重装,2015年积极转型进军节能环保。公司以26.58元/股,向长城国融、光大资本、天风证券、东海瑞京—瑞龙11号以及公司实际控制人邓亲华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10亿元。其中,4.7亿元用于收购美国圣骑士公司80%股权及圣骑士房地产公司100%股权,3亿元专项偿还银行贷款和融资租赁款,2.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3个募投项目。如今,天保重装已经更名为天翔环境,力表公司转型的决心。
无独有偶,和邦生物10月14日向以色列S.T.K.StocktonGroupLtd.按合同约定完成投资5000万美元,公司合计已向S.T.K.生物农药完成投资9000万美元,公司获得S.T.K.生物农药控制权,这也是传统化工企业向生物医药转型的诚意之作。
本报记者 苏启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