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级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补助;对利用去产能形成的闲置厂房新建载体、改扩建载体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100万元支持;对企业承接高校、科研机构且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有有效职务发明专利的科研成果在省内成功转化的,根据产出效率,按企业购买研发服务合同交易额的10%以内给予后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这些“干货”都是在四川省政府有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通知》)中呈现出来的,意味着在加快技改创新过程中“挑大梁”的相关上市川企将从中受益。
技术改造不拘一格
省经信委技术改造处相关负责人认为,在省级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补助,在四川技改史上也是少有的。
2015年,四川完成技改投资5318亿元,增长5.6%,投资规模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七。其中,7大优势产业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484亿元,占比65.5%。
在技术改造中,少不了四川上市公司的身影。科伦药业(002422)有关人士称,公司正在实施的“高端软包装大输液车间工程”,已经获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2015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同时,“大容量注射剂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等项目也正在实施中。
东材科技(601208)表示,公司将利用自主研发技术实施年产2万吨特种聚酯薄膜、年产3500吨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技改项目,生产特种聚酯薄膜、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
此外,利尔化学(002258)利用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工艺技术进行改造的3600吨/年草铵膦原药项目正在分期分批投产,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会给公司带来超过10亿元的销售收入。
技术创新人才为本
如果说,技术改造针对的是已有项目,那么,技术创新则是针对新项目,因此,政府方面特别注重对科研成果的转化。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目前四川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表现。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5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结果显示,四川57家企业技术中心全部合格,其中,11家技术中心为四川上市公司所建。科伦药业(002422)、通威股份(600438)等2家上市公司技术中心被评价为优秀,五粮液(000858)、华神集团(000790)、东材科技(601208)、天原集团、利尔化学、雅化集团(002497)、中铁二局(600528)、大西洋 (600558) 和 S前锋(600733)等9家上市公司技术中心被评价为合格。技术中心将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根本。作为上市公司,利用股权激励手段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而蓝光发展(600466)已经有所尝试。公司以2015年12月25日为股权激励的授予日,以7.44元/股的价格向193名激励对象定向发行了1908.83万股限制性股票。据悉,在193名激励对象中,核心技术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目前蓝光发展建立了医疗影像云平台、生物墨汁、3D生物打印机和打印后处理系统四大核心技术体系,通过技术输出、标准输出、管理输出,推动研发成果向商业化转化,这可能也是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原因。”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