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四川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与10家银行签署新型银担战略合作协议,在这10家银行中,与其他的全国性银行、股份银行及知名城商行不同,广元贵商村镇银行作为川内村镇银行的代表,显得有些特别。
此时,距离2007年3月1日,“中国首家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县金城镇开业,已经过去了九载春秋。而以“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为核心的“幼苗”,却在村镇银行们一以贯之的坚守及培育下,渐有参天之势。
农村金融短板逐渐补齐
2000多个县、8亿多农民……在广袤的村镇体系中,普惠金融,一度是一个被缺失的领域。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某项调查显示,大量农村缺乏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其中69.6%农户认为农村贷款不便利。伴随而至的,贷款难、贷款贵甚至无处贷款的供需矛盾,曾经是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脱贫致富的重大障碍。
幸运的是,这个“短板”,已然被关注,且正在逐渐被补齐。据《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截至2014年底,中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为19.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不到23%,农村村镇银行县域覆盖率仅为54%。而在一年后的2015年底,来自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已增加至26.4万亿元,在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也增加了5个百分点,至28.1%。
种种迹象显示,在这样堪称迅速的发展脉络背后,村镇银行的面孔正在愈来愈清晰。这类堪称金融系统“毛细血管”的机构,汇聚着的“星火”之力,已然渐有“燎原”之势。
四川村镇银行西部最多
四川是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首批六个省之一,近五年间,四川银监局引导银行业实现对全省所有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全面实现“村村通”。其中,新设村镇银行26家,村镇银行数量在西部地区位居第一。与此同时,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渠道进一步扩大,四川省村镇银行民间资本占比达到70.45%。
据四川省银行业协会村镇银行工作委员会数据,截止2015年末,四川省累计组建村镇银行51家,设立支行179家。与此同时,按照银监会规定的“支农支小”服务宗旨,四川省内村镇银行吸收的存款集中用于支持所在县域经济发展。
其中,从2007-2014年的八年间,四川村镇银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818.62亿元,其中农户贷款6.96万户、312.4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1.45万户、444.36亿元,两项合计占比达92.70%。而在2015年,“支农支小”步伐再度被提速。单年对24339户农户予以授信,提供信贷总额达151.95亿元;小微企业方面,相关贷款亦同比再增13.59亿元,达114.47亿元。
“农村金融市场仍具非常大的拓展空间以及吸引力”,这是村镇银行从业者的声音。在这个不断增长的“蓝海”背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均强调发展普惠金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于姓“村”的村镇银行而言,这无疑也意味着新的使命。
打造四川村镇银行图谱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村镇银行发祥地的四川,从2015年起,就明确要“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普惠金融服务,构建发展合力”。“村镇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对全面实施普惠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2015年四川村镇银行监管会议上,四川银监局局长王筠权表示。
王筠权指出,始终坚持“做小”做细,这是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四川县域经济普遍不是很发达,城乡居民特别是县域城乡居民的收入普遍不是太高,村镇银行服务的社区、城乡居民也都还不富裕,这正是我们需要提供持续普惠金融服务的所在。”
“近年来四川金融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质量逐年提高,金融创新富有成效,村镇银行发展与服务一度行业领先,显现了改革示范效果。”在去年12月召开的2015年度西南片区银行业协会服务村镇银行经验交流会议中,四川省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中国银行业协会村镇银行工作委员会常委曹昌伦亦指出。
“四川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不缺大银行,缺的是错位竞争的特色银行。” 作为仁寿、嘉州、蒲江3家“民富”村镇银行的“东家”,乐山市商业银行行长杨志敏一语中的。事实上,“扎根县域、突出特色、稳健发展”,目前已成为四川村镇银行的发展群像。以上述3家“民富”村镇银行为例,至2015年底,其资产规模已达约37.7亿元,业务和监管指标均处于全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前列,整体风险可控。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村镇银行错位发展抢“头阵”的浪潮已起,且银监会2016年重点任务白皮书亦明确指出,要“提升村镇银行批量化组建、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但略显遗憾的是,在“埋头干事”的同时,对于公众而言,村镇银行的形象依然有些模糊。
面对这一情况,2016年5-6月,在四川银监局的支持指导下,作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具影响力且负责任的专业财经媒体——《金融投资报》特派5支小分队,兵分多路,前往川内各市州19家村镇银行。通过深入农村金融服务一线,挖掘“互联网+”形势下金融业服务“三农”的真实现状,最终通过全媒体渠道发布专题系列报道,真实描绘出“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的川系村镇银行图谱。
本报记者 吉雪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