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国科技开发院西部分院项目及天府(成都高新区)双创谷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高新区举行。这是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取得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根据协议,中国科技开发院(以下简称“中开院”)将在成都高新区投资建设中开院天府(成都高新区)双创谷,包括中开院全国新材料专业孵化基地、生物医疗产业专业孵化器、无人机产业专业孵化基地、中国创客联盟西部中心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等内容。此外,中开院还将成立西部分院,负责中开院西部业务的管理与运营。两个项目累计占地84亩,总投资不低于28亿元。
将引入全程持股孵化模式
“天府双创谷将实施全程持股孵化,搭建一条‘预孵化—孵化—加速—上市公司’的整套孵化链条。”中开院院长申长江表示。
中开院计划在天府双创谷建成并开始运营后,5年内引进180项以上新材料、生物医疗及无人机产业的高技术成果到基地进行孵化、转移和产业化落户,吸引约50名承担国家科技计划的知名专家从事相关工作,形成累计入驻科技创业企业(项目)约300家、聚集创新创业人才约5000名、实现技工贸收入约60亿元、实现税收约6亿元的创新创业规模。
成都高新区曾在全国首创“梯形融资模式”,孕育创新能力在国家高新区中始终名列前茅。自2015年6月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成都高新区加速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建设了创业要素密集、创业主体繁荣、创业平台高效、创业服务完善、创业文化浓郁的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创业体系,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体系。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以8家国家级孵化器为骨干、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的6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在孵企业总数达7500余家,孵化载体建设水平和孵化企业数量位居四川省首位,位居全国前列。
高新区与中开院谋求双赢
中开院院长申长江表示:“四川和成都在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优势突出,在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聚集了大量人才,将为中开院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和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以实质性项目推动‘双创’事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全面深化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创新合作,加快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德创新产业合作平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新川创新科技园的建设,全方位促进国际创新要素加快向成都高新区聚集。”他表示,成都高新区将为中开院提供良好的要素保障和政府服务,支持中开院项目在成都高新区实现快速且长期的发展。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通过招大引强和择商选资,一大批国际知名、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接踵而至。据统计,今年1-6月,成都高新区实际引进到位内资超过2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9.7亿美元,引进重大项目14个,完成固定投资超过310亿元。与此同时,“双创”引领作用增强,新登记企业达15122户,同比增长88%;新增注册资本844.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49.2%。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