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与团队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两大关键因素。创业会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建立团队?带领团队?初创公司以怎么样的姿势成长?这些都是当前创客们普遍遇到的问题。8月9日,菁蓉杯·2016成都就业创业大赛沙龙(第三期) 以“如何运行创业公司”为主题,特别邀请了成都市就业局创业促进处处长何彬;信远控股集团前成都公司董事总经理、清华大学EMBA、独立评论人郑雪元,两位嘉宾为创客解疑答惑。
梳理所有创业扶持政策
2015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4.86万户,同比增长33.79%,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市场主体990户,注册资本超3万亿,仅次于深圳,排名升至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2016年上半年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4.85万户,同比增长27.72%,其中企业64729户,同比增长45.86%。
2015年,成都市就业部门为3.4万名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2016年上半年,为近9000人开展了创业培训。
这是在沙龙现场,何彬为创客们公布的最新数据,从数字可以看出,成都创业者数量在不断增加。按照“十三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要达到102.5万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新增就业人数3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要小于或等于4%。
何彬介绍了“十三五”就业创业的重点规划: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四项工程;建设成都就业创业基地;落实《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返乡创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运用互联网创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方式;持续搞好全市促进就业创业系列专项活动;宣传成都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就业创业促进政策。
目前成都的创业政策是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构建“3+M+N”格局众创空间;完善创业扶持机制;推动双创工作;鼓励草根创业。
何彬在现场给创客们一个建议:“创业团队中要有专门的人员去梳理创新创业政策。”因为每个部门针对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不同,没有一个部门能整理出全部政策告诉创客们,所以需要创客们自己去掌握所有政策。
团队创业的成功率更高
当前正是毕业季,沙龙现场的很多创客都是刚毕业或将要毕业的90后,当郑雪元以毕业季作为演讲的开头时,大家都深有感触,郑雪元说:“毕业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告别与拥抱,我演讲的主题就是‘我要拥抱你’。”
什么是创业,在郑雪元看来,创业就是开始自雇并开创一个属于自己在事业。她说:“创业是成就梦想的生意,而创业者是带有初心的商人。”
在创业中,团队创业的成功率高于个体创业,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团队创业比个体创业多得更多,太多的事实证明:组建卓有成效的创业团队,选择合理的创业模式,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寻找合伙人的途径,郑雪元认为大致有四种:一是熟人经济学,二是同心圆合作机构的推荐,三是专业机构的帮助,四是拓展交际半径,撒网寻找。
判断是否能成为合作伙伴,郑雪元给了创客们六个原则建议:一是保持平稳平和的心态,二是价值观的一致性,三是目标的碰撞,四是在大问题上取得共识,五是不回避经济诉求,六是利益的分配要早谈。
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需要思考一些问题,如把握创业初期的管理特点,分析创业初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角色和特殊技能,管理企业成长和如何进行企业成长的障碍管理等。“创业者有几种类型,工匠型的创业者、英雄型的创业者、干预性创业者及彻底放权者、策略型管理者。”郑雪元说。优秀的创业者都有相同的特殊技能——适应性调整的能力和获取资源的能力。
互/动/环/节
创客观点碰撞专家指点迷津
在现场互动环节中,创客们踊跃提问,针对创业途中遇到的难题寻求导师们的帮助。
有创客希望了解怎样才能得到优秀资源和政策的支持。西南交通大学国际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蒋鹏说:“现在政府给到了很多无处不在的支持,比如孵化器,以及今天这样权威专业的平台。但要注意的是,这些政策对于创业可能只是一个助燃器,并不是核心渠道。”
还有创客遇到了团队管理上的难题,该创客表示:“怎样在管理有序的情况下,保持团队的一个高战斗力?”
郑雪元表示,很多在各阶段发展的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人才有三个分类,自然型、助燃型和阻拦型。自然型,不用你去要求他干什么,他自己可以燃烧成最亮的一个火光。阻拦型就是无论你推行制度还是谈感情、谈钱,他都听不下去,或者说是只有三分钟的热情。助燃型就是你核心团队中的跟随者,他们就像打排球一样会扮演助攻型角色,但不具备领袖素质。”郑雪元说,不同企业的问题跟它自身的人才结构、所从事的行业等有关。“首先,你要归类自己的人才类型,然后再是团队能不能保持一个高的战斗力。”
本报记者 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