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在创业板上市不久的达威股份 (300535)再度拉出涨停板并加入百元股俱乐部。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决定在四川设立自贸区,这将利好达威股份的进出口业务。 “随着四川自贸区的落地,无论对于宏观层面的四川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对于微观层面包括四川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都将受益。”
成都将成四川自贸区“重心”
“四川申报自贸区最早是从2013年开始的,当时申报的范围只是成都高新区,准备将其定位为科技型贸易区。2015年的时候,扩大至天府新区。”区域经济学家、四川师范大学校长丁任重回忆说。
在丁任重看来,现在获批的自贸区名称叫“四川自贸区”,顾名思义,能够享受自贸区优惠政策的应该是四川全境的所有区域、所有企业。这意味着范围扩大了,可以使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企业享受到自贸区的红利,这也意味着四川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力度还会加大,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将更加扎实。《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从此次获批的7个自贸区的定位来看,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其中,国家对四川自贸区的定位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发力度,以及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的要求,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实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发。
对此,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戴宾解释说,门户城市是一个地区出入与内外交往的中心城市。在地理位置上,门户城市必须是某一较大区域内的综合交通枢纽所在地。“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的成都,已经具备了门户城市的条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就将其定位于交通、通讯和科技枢纽。”
门户城市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要高,能对外部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特别是对门户城市腹地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和牵引作用。目前已经形成的“成都经济区”实际上就是以成都为中心,对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促进和牵引作用的结果。“四川获批自贸区后,除了对宏观层面的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外,对于微观层面的企业也有利好影响。”有知情人士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成都海关派员到上海自贸区学习考察后,对成都保税货物实施了“区间结转、自行运输”新模式,使成都英特尔公司的出口产品每次整体通关时间平均减少6小时,运输时间也相应缩短了,每月节约费用超过10万元。
四川将设计一系列具体战略
目前人们最关心的是,四川自贸区的重点区域在什么地方?区位区划是否会依托成都高新区和天府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的重点又是什么?与其他自贸区比较,四川自贸区是否有与众不同的优惠政策?
针对这上述问题,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透露,自贸区的区位和区划将由国家确定,目前暂未公布。一旦公布后,四川首先将根据国家给予的定位,结合四川省“十三五”规划和四川的产业优势,做好总体方案并设计一系列具体战略。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郑鈜提出建议:目前四川省已经成为了国家系统推进全面改革创新示范区,现在又获批成为自贸区,成都高新区也成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议将这些政策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并根据四川省的实际,创新性地出台推动四川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郑鈜同时建议四川在产业发展方面一定有突出自己的特色。“比如目前四川省政府确定的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先导型服务业,即使从大的方面划分,也有14个大类,不妨从中精选出特别具有产业发展基础,具有人才优势和市场前景的产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加以重点扶持。
事实上,四川省在此前准备将成都高新区和天府新区申请成为自贸区的过程中,围绕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精简了一批包括施工许可证等在内的办事要件和流程,涉及简化的要件和流程一共19项,为项目开工提速至少2个月。成都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从1166项减少到105项。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