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季度,“披星戴帽”公司也进入保壳倒计时,四川ST公司亦然,4家被ST川股就看最后这两个月了。《金融投资报》记者统计发现,四川被ST公司包括*ST川化、ST宜纸、*ST钒钛和ST华泽,根据三季报业绩预告来看,业绩扭亏的仅有1家,亏损愈陷愈深、比较艰难的仍有3家。但除了从业绩上发力扭亏之外,他们都在想尽办法保壳。
*ST川化
保壳“押注”重整投资人
已经暂停上市的*ST川化对保壳的欲望最为强烈。虽然公司已经在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但是重整成功才有可能保住壳。
此前公司发布的三季报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6亿元—3.39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拍卖全部非货币性资产所得以及开展贸易性经营活动盈利。
自进入2016年以来,*ST川化就在为能够继续留在A股市场而奔走。3月24日公司收到成都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之后便开始进入重整的一系列流程,债权人申报债权、拍卖资产、开展贸易性经营。如今处于公开遴选重整投资人阶段,拟以现有总股本为基数,按照每10股转增17.02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转增8亿股。
进入十月中旬,留给*ST川化的时间已经不多,能不能保住壳其实已经全系正在寻找中的重整投资人了,因为川化股份方明确要求投资人必须具备让*川化恢复上市的能力。
不止*ST川化本身,公司股东也在出力。6月18日,*ST川化发布公告称,为恢复公司经营能力,根据公司开展贸易性经营活动需要,公司决定向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无息借款人民币5亿元,公司为该笔借款承担的资金利息为零,借款资金专项用于川化股份开展贸易性经营活动。
ST宜纸
经营持续性决定能否摘帽
同样在保壳战中挣扎的还有ST宜纸,公司在中报中预计“今年1-9月净利润可能为亏损,主要是因为建设期资金紧张,前期生活用纸项目尚未投建,使公司工程部分无法满负荷有效运行。”
除了业绩的差强人意,公司一开始寄予厚望谋求翻身的股权转让也宣告流产。2015年11月26日,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五粮液集团与中环国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协议,转让方同意将其合计持有的5669.18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53.83%)以及由此所衍生的所有股东权益转让给受让方,作价8.97亿元。但由于在实施过程中,监管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中环国投基于协议提出的挽救公司的重组方案无法继续完整实施,原拟通过公司此次股份转让及重大资产重组较大改善公司经营业绩的预期已无法实现。2016年6月28日,经各方协商一致,同意解除了《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协议》。
值得欣慰的是,公司在今年7月开始恢复正常生产。公司此前表示,正积极开拓市场,提升产品在终端市场的有效占用率,公司的销售能力和生产能力已达到公司设计产能的80%以上。下一步公司将加快市场开拓,争取尽快使销售能力、生产能力达到设计产能。但是因时间太短,无法判断公司生产经营能否持续,无法出具定期财务报告印证生产经营的持续性。于是公司将于2016年三季度财务报告公告后再与上交所沟通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相关事宜。公司能否摘帽只有交给时间了。
*ST钒钛
剥离亏损资产欲断臂求生
“今年1-9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预亏12亿—15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9.72亿元。”*ST钒钛近日发布的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对于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若公司在最后一个季度不能实现扭亏大逆转,公司将在2017年被暂停上市。
亏损复亏损的*ST钒钛也不会坐以待毙,在原有资产注入计划搁浅的背景下,只得为保壳而剥离亏损资产,力求断臂求生。8月24日,*ST钒钛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攀钢集团转让其持有的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攀港有限公司70%股权;向实际控制人鞍钢集团转让鞍钢集团鞍千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鞍钢集团投资(澳大利亚)有限公司100%股权、鞍钢集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ST钒钛旗下的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拟向攀钢集团转让海绵钛项目。此次重大资产出售预估值达到89.41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筹划重大资产出售是目前可预见改善*ST钒钛经营业绩和解决同业竞争的最优方案。
ST华泽
解决内忧外患是保壳关键
已经停牌大半年的ST华泽绝对是川股中保壳的“老大难”公司,除了业绩亏损之外,更多的问题集中暴露,内忧外患、保壳艰难。
镍价跌跌不休,ST华泽当初借壳时的高业绩承诺不能实现,2015年亏损1.55亿元。进入2016年,公司日子更不好过,中报中公司预计今年1—9月净利润继续亏损,在-1.2亿元至-1亿元之间,变动幅度在-2305%至-1937%之间,令人咂舌。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司短期贷款在第二季度末相继逾期,逾期罚息增加公司负担。
不止如此,大股东占用巨额资金也在今年爆出,随之而至的公司高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也无法开展,公司可谓“风雨飘摇”。
深交所对公司已经下发了多份关注函。公司最新回复显示,控股股东正在逐步落实三块土地的合作开发以解决资金占用问题,一是昆明路土地开发已与西安万科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合作开发协议。目前正在以该协议为基础展开融资,相应资金用于归还占用资金;二是就安美居土地的开发与意向公司进行洽谈,双方合作进行商业开发,预计近期完成框架协议签署;三是就太白山土地及房产引入专业运营及资金达成开发运营及合作意向,目前已有数家意向单位进行了调研。此外,控股股东还计划将其控制的公司华江矿业所持有的矿产资源进行转让以筹集资金归还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本报记者 苏启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