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产配置新时代,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投资难度增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投资者都是通过购买共同基金来间接参与投资。因此,建议个人投资者将资产配置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来“打理”。
10月22日,在“SAIF西南金融峰会——中国经济新出发与资产配置新时代”活动现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严弘就资产配置新时代问题接受了《金融投资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背景:
多因素催生资产配置新时代
严弘认为,资产配置新时代的到来有其客观必然性。随着QFII、沪港通、深港通的相继开通,资产配置种类不断增加,投资渠道拓宽了。特别是人民币“入篮”后,要求政府和金融机构等相关部门不宜“闭门造车”,需要积极参加国际金融、货币、资本等体系的构建和治理,发挥自身优势,与其它经济及金融强国进行金融、货币等方面的合作,以防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加速蔓延。
机构投资者的操作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产配置新时代的悄然到来。“目前大多基金产品还是股票投资为主,在股市不是特别好、股指期货交易受限的情况下,很多策略都很难完全展开进行操作。”
严弘举例说,一些机构原是做单只基金管理的,觉得单只基金管理不好做,就想着做多策略管理,这样将产生了FOF基金(基金中的基金)。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基金是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为投资标的;而FOF基金是以基金为投资标的,通过专业机构对基金进行筛选,帮助投资者优化基金投资效果。
严弘对资产配置新时代的特征作了如下总结:一是配置品种更多。将向具有对冲功能的组合投资发展,而不会单独投资股票、基金、期货、债券中的某一种产品。二是境内外市场的关联度更高,不可能独善其身。三是市场波动性加大,收益机会和风险概率同时上升。四是对专业水平的要求更高,投资策略更为重要。“比如,FOF基金对管理人提出了比单只基金管理人更高的要求:要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对资产配置有深刻的体会。
对策:
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打理”
那么,在资产配置新时代如何投资?对此,严弘以沪港通、深港通相继开通后,A股市场操作策略为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今后A股市场与香港市场的联系更紧密了,从短期看,A股市场的估值压力增大;但从中长期来看,将使A股市场的定价机制趋于科学合理。在投资上,机会增加了,但风险程度也上升了,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更加国际化,除了关注国内的经济形势外,也要关注国际市场的动向,美联储的决策关系到中国市场的波动。同样,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其一举一动也关系到其他经济体的兴衰,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有人就A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后会使资金分流的担心,严弘认为,这是双向的,既有可能使A股市场的资金流出量大于资金流入量,但同时也有可能使资金流入量大于资金流出量。关键看谁的投资标的更具投资价值,谁的估值水平更合理,谁的市场监管机制更完善。
严弘说,目前A股市场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如在去年的股灾期间出现的“千股停牌”奇观着实让境外投资者心存顾虑,而A股的停复牌机制一直以来都饱受诟病。事实上,对于国际机构投资者来说,市场波动并不可怕,这是投资风险的一部分,他们不能接受的是因为市场规则的不完善所带来的对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在资产配置新时代,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投资难度增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投资者都是通过购买共同基金来间接参与投资。” 严弘建议个人投资者将资产配置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来“打理”。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