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投资商在收购川内一家日化公司的股权时,双方在成交价格上分歧较大,后来双方同意使用中小微企业智能市值评估系统(以下简称评估系统)进行估值,这宗股权交易于近日得以完成。据悉,这是四川中小微企业首次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市值评估。“该系统是由上海财经大学基于大数据原理和技术而研发的,定位于市值在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微企业,能科学、客观、公正地反应非上市中小微企业的市值。”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四川分院院长赵耀君这样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
大数据管理精准高效
读者也许会问,投资商和这家日化品生产企业为何愿意接受评估系统给出的市值评估结果?赵耀君对此认为:一是独立性。估值主体独立于当事双方之外的第三方,与当事双方没有任何利益关系,能够客观、公正地对交易的资产进行评估。二是专业性。有来自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银行金融学院等多家高等院校、大数据研究机构专家的技术支撑。
据赵耀君介绍,目前我国通行的市值评估方法有三种:一是比较法,二是资产法,三是收益法。不过,在赵耀君看来,上述市值评估方法存在着缺陷:一方面,难免受操作主体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另一方面,面对海量数据,评估机构完成一份尽职调查报告,少则10多、20天,多则1、2个月。而利用该评估系统,不仅能提高准确度,而且能提高效率。“完成一份估值报告,只需5个工作日。”
更多川企将涉大数据
“目前我们与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技术创新促进会、成都达特洛机器人公司、成都粹德教育公司等多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赵耀君表示,通过大数据评估和管理市值,可以改变“经营管理没导航,市值提升无方向”的现状。
对于市值评估的市场前景,赵耀君充满了信心。他的理由是,我国99%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而未来3-5年是我国并购的“高峰”期,企业对市值评估及市值管理的需求量将与日俱增。“只是市值管理对于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对此,我们将对四川中小微企业老总进行专业培训。”“我们还将从企业估值背后发现企业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出改进建议。”赵耀君建议,处于“死亡线”上且不可救药的企业果断“关门大吉”,带领团队另起炉灶、重新创业;虽然目前存在问题,但通过改革创新还有希望起死回生的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后劲十足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尽快长大成人。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