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1月19日讯 11月15日,成都雾霾严重,成都市启动重污染天气三级预案。
为何成都近来频频出现严重污染?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据成都日报报道,专家解释,由于地形和气象条件影响,不利于空气污染扩散,加之成都市人口稠密、机动车保有量大、产业集聚,污染物排放集中,排放量大,导致了近期空气污染状况的持续严重。而在当前形势下,专家建议政府最需要做的是对空气污染预评估的精准度进行提高,制定出更加精准和有针对性的减排方案。
现状篇
强化对重点企业的监测
16日,据成都日报报道,对比分析在线监测数据,四川石化近期生产状况稳定,生产负荷一直维持在70%左右,未出现异常排放。与石化特征污染物相关的有机物监测结果显示,近期石化园区有机物浓度也未发生异常变化。据设在石化园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园区附近空气质量子站11月2日至15日与城区变化趋势一致,同样受到了不利污染气象条件的影响,但污染物浓度低于中心城区。
遭遇“霾伏”,群众火眼盯住的,自然包括石化项目。它对环境影响到底有多大,数据可以说话,专业化设备可以证明,但都离不开人才支撑。
彭州将人员编制向环保部门倾斜,面向全国招揽人才。106人的环保专业队伍,全是大学生和研究生,比一些地级市的环保部门人员还要多。
这就有条件成立10人编制的环保局四川石化基地环保分局。温守昌是负责人之一,他的任务是驻厂监管,每天开展不少于1次现场执法检查,重点即包括公众最关注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把100多个点位巡查一遍用时2小时左右,从2014年2月至目前,分局已形成巡查笔录985份,包括开展节假日和夜间突击检查252次。
“严格的监管是治愈群众焦虑的最好良药。”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还在石化基地设立了园区监测站,配备了一流的设备,对石化基地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彭理通、陈文龙等石化领域的顶级专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彭州市聘任的环保应急专家库成员。专家建议采购世界最前沿的顶端设备,综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四川石化斥资2000余万元从美国进口成套设备,有效解决了相关污染难题。石化基地与环保部门由此形成一种默契,只要地方提出的建议有道理,企业都会采纳。
监测数据让当地干部群众松了一口气:2013年,彭州每立方米空气含SO240微克、NO235微克、CO1.5微克、PM10100微克、PM2.5(13年未纳入监测,14年为67微克),2015年的对应数据分别为23微克、34微克、0.8微克、96微克、63微克,彭州没有因这一项目导致环境容量超标和空气质量恶化。
彭州空气质量优于成都市平均值
环境空气质量自实施在线自动监测以来,均远优于成都市平均值,其中2015年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在成都市21个区(市、县)中名列第6位,2016年1-10月区(市)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统计排名前8位。
经过科学测算,石化项目所需的污染物削减量为:化学需氧量912.5吨/年、氨氮62.5吨/年、二氧化硫3551.18吨/年、烟(粉)尘1943.01吨/年。
达成这一目标,意味着彭州要关闭数百家企业,对一个县级市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从另一方面讲,这正好适应了干部群众强烈呼吁改变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产业结构。
一句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那时干部群众的纠结:“拉不完的彭州,填不满的成都。”
据不完全统计,彭州在龙门山脉有大小煤矿、页岩矿、石灰窑400余座,湔江河床开凿的砂石场54家,山被挖得遍体鳞伤,河因洗煤黑水横流,道路受重车碾压肝肠寸断。
以为石化项目腾出环境容量为抓手,彭州市委、市政府毅然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场长达数年的淘汰落后产能攻坚浪潮就此掀开。
退出煤炭行业,淘汰石灰窑和小水泥厂、小砖厂,放弃砂石开采。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阵痛,彭州近年累计关闭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70余户,包括税收近亿元的联邦制药。
联邦制药每年为地方贡献近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许多干部内心难以割舍。而且,这个企业是招商引资进来的,固定资产原值达17亿元,要关闭的话,成本是非常高的。
“不关也不行,该企业存在臭气、污水排放等环保问题,居住在周边的群众苦不堪言。”市环保局负责人说,关闭这个企业深得民心也震撼人心,它把彭州招商引资和发展经济的观念从经济优先扭转为环境优先。
经过近十年努力,彭州最终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4321.4吨/年、氨氮577.8吨/年、二氧化硫6382吨/年、烟(粉)尘23434.9吨/年,分别是目标任务的4.7倍、9.2倍、1.8倍和12倍。
行动篇
市扬尘办——全员出击“铁腕”治霾
连日来,彭州市持续遭受雾霾侵袭,空气质量呈重度污染趋势。11月14日21时,市扬尘办启动第二次重污染天气三级预案;11月15日零时,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启动成都市重污染天气三级预案,这是今年入冬以来成都首次启动重污染天气三级预案。市委副书记、市长董里亲自部署,市扬尘办积极响应重污染天气三级预案(黄色),全员出击,快速行动,打响治霾攻坚战,“铁腕”应对秋冬季雾霾污染问题。
11月16日上午,市大气办,市扬尘办联合组织各镇(街道)、各部门及国有公司召开扬尘污染治理紧急工作会,传达了成都市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罗强针对大气雾霾治理的工作指示和市委副书记、市长董里对彭州市开展大气雾霾治理的工作要求,会议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立即行动;二是部门联动,履职到位;三是要分类施策,严格管控;四是加强宣传,引导舆论。全力打好扬尘污染防治攻坚战。
应急预案部署后,市扬尘办组织市城管局、市规建局联合执法,加强对“四大工地”的监督管理,督促工地对出入口及进出车辆进行冲洗,增加对工地规范打围和裸土覆盖情况的检查频次,并严格督查焚烧垃圾行为。11月14日至11月17日,出动执法车辆80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40余人次,巡查工地60余次,督促裸土覆盖9000平方米,查处不规范打围违法行为1起,对该工地罚款5100元。
与此同时,市扬尘办组织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综合执法局等部门联合执法,增加执法人员,加大巡查力度,着重加强夜间联合整治行动,在彭郫路、成彭高速口等出入城通道设置检查点,全面禁止渣运车辆上路,一经发现顶格处罚。同时,对过往货运车辆进行停车检查,纠正带泥上路行为。11月14日至11月17日,出动执法车辆90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340余人次,现场检查货车450余辆次,检查纠正违轻微带泥车辆81辆次,查扣车体较脏车辆11辆,责令被扣车辆所属单位严格执行冲洗降尘措施,并对驾驶员进行为期1周扬尘知识培训,经验收合格后允许上路行驶。
市扬尘办组织市城乡管理局、市公安局开展夜间占道有烟烧烤治理活动,对夜市周边、新民东街、东南市街、外南街等占道有烟烧烤聚集地进行拉网式排查清理,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取缔一起。为防止违规行为死灰复燃,执法人员不定时进行回访排查,打破商家侥幸心理,避免出现漏网之鱼。11月14日至11月17日,取缔占道有烟烧烤43次,收缴炭火烤箱及排风扇等物品50余件,规范使用清洁能源烧烤商家40余次,暂扣违法三轮车1辆。
市扬尘办还全面开启“2+3”冲洗模式,组织作业人员进行白天两轮次,夜间三轮次冲洗除尘,加大力度实施冲洗除尘作业。采用路面强力冲洗与高空雨雾作业相结合、机械冲洗与人工清扫相结合、环卫冲洗与绿化浇灌相结合、宽阔路面大型车作业与背街小巷小型车作业相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冲洗降尘。并通过督查人员实地查看、公司实时实地上报数据等方式加强对冲洗力度的监督检查。11月14日至11月17日,共出动洒水车400余台次,扫地车110余台次,作业人员760余人次,洒扫道路及绿化带1580余万平方米,冲洗行道树36万余株。
市环保局——
四川亚东2号线已停产
11月15日,成都雾霾严重。成都市启动重污染天气三级预案。
15日,彭州环保立即行动,迅速响应,积极应对雾霾天气。一是紧急研究部署并启动环境应急措施,按照应急预案各司其职控制空气污染;二是加强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环境监管,对亚东水泥、兰丰水泥、众鑫冶业等涉气企业开展突击检查,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三是开展露天焚烧专项检查,对致和镇、天彭镇等城市周边地区以及天桂路、彭白路等主要道路沿线进行现场检查。四是加强空气质量监控,积极对接成都市监测中心站,及时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的最新动态和走势。截至15日21:30,共出动执法人员近40名,检查涉气重点企业6家,限产50%一家,现场整治露天焚烧1起,并对四川石化进行实时监控。
16日,彭州市环境监察执法大队按照成都市重污染天气三级预案应急措施要求,强化对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环保监管力度,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16日9:00—17:00时,已出动执法人员20人次,检查涉气重点企业6家(其中,四川兰丰水泥有限公司已限产50%,成都莱麦丹新型节能有限公司和彭州市南洋制鬃厂生产负荷未达到设计生产量,四川亚东水泥有限公司2号线已停产,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已限产40%,彭州市阳奎江纸品有限公司已停产。
综合执法局——
24小时打击超限运输
连日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贯彻《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文件精神,规范货运源头装载及道路交通运输秩序,加大治霾力度。
该局执法人员深入彭州市各道路运输企业,宣传车辆超限运输认定及处罚标准,要求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联合公安交警部门、交通运输局交通服务管理中心在亚东水泥厂和兰丰水泥厂设置卡点,实行24小时不间断严格监控,严厉打击超限运输行为;在日常巡查工作中,通过给驾驶员发放、讲解宣传资料,开展法律法规及安全教育等方式,让驾驶员自觉做到依法装载、安全运输。多管齐下的执法行动取得良好成效,亚东、兰丰水泥厂、关口水泥矿石料场、路面矿石运输车辆等重点监控对象的货运装载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超限运输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通讯员 曹鑫 宗余 张鸥 黄宇 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