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四川省 “两会”期间,长期关注 “三农”,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问题的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夏华祥在接受 《金融投资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四川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小、散、乱现象突出,规模效应差;资产证券化程度低,融资难、融资贵现象突出,建议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四川农业企业 “很差钱”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但还不是一个农业强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两条重要的原因。”夏华祥说,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小、散、乱现象突出,规模效应差;另一方面,融资难、融资贵现象突出。
由于农业是一个“露天工业”,受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大、生产周期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愿意放贷给农业企业。虽然“订单农业”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一种较为主要的模式,但由于农产品市场波动性明显,银行担心未来农产品的实际价格不能达到订单约定的价格而出现放贷风险。
还有一个原因是农业产业资产证券化程度低。目前川内A股农业类上市公司只有新希望、通威股份,即使在新三板挂牌的农业企业也不多,与四川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地位不吻合。“当然,也有主观因素,目前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不高、风险管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即使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企业,运用期货交易机制来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实现稳定经营的还不多。”夏华祥坦言。
在夏华祥看来,目前四川大多数农业企业还处于“家族式”企业阶段,财务信息模糊,公司治理结构不科学、不合理,现代企业制度缺失,与资本市场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先到新三板市场 “实习”
夏华祥表示,四川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导致农业类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四川农业企业融资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而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多元化、多渠道融资。
偿债能力较强,信用程度较高,但暂时还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农业企业,可以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等手段,完善订单质押融资;同时,可由产业链上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产业化程度很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很强,已经具备上市条件的农业企业,可以通过证监会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而设立的“绿色通道”,早日走上资本市场。可以考虑先在门槛较低的新三板挂牌,待具备条件时再转板至主板、中小板或创业板。
同时,还可以在门槛更低的“四板”市场,即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关键是要走出第一步,使农业企业感受到多层次资本市场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帮助与支持以及与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在联系。”夏华祥认为。
夏华祥同时表示,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责无旁贷。他建议,除了财政资金给予项目直接补贴外,更多地采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模式,引导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对农业企业的投资。
此外,四川对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四川农业将迎来并购重组潮。“农业企业不要在控股权上纠结,不要抱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而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夏华祥建议。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