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5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2017年工作会上获悉,2016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436.5亿元,每平方公里GDP达11亿元,增长8.5%,总量占四川省的4.4%;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近3880.2亿元,在国家级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中升至全国第3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在如此业绩背后,资本市场功不可没。2017年伊始,成都高新区又分别设立了50亿元协同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大企业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
2016年,成都高新区共新登记市场主体36253户,同比增长60.25%;新增注册资本(金)1959.88亿元,同比增长134.47%。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5家,目前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32家,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第二,区域经济证券化率保持在240%-300%区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2016年底,成都高新区参股了四川省信息安全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等13支政策性产业基金;其中,已正式运营的10支基金累计实施投资项目273个,投资金额达67.58亿元;累计帮助3500多家(次)科技型企业获得低成本政策性担保贷款173亿元、信用贷款50亿元;在全省首创民营企业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落地模式,帮助19个项目落实基金49.24亿元;全国首创的标准增信融资列入《国家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并联合人民银行、盈创动力建立信用数据库;形成从天使基金到VC、PE的股权投资基金产业链,累计聚集438家股权投资及其管理机构,注册资本规模超过850亿元,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盈创动力金融服务模式入选四川省十大改革案例,在全省推广。
成都高新区还开展了探索财政“拨改投”模式等系列创新改革助推“成都智造”。同时,2016年利用外资18.31亿美元、到位内资475.36亿元,引进重大项目近百个,总投资1385亿元,其中,引进10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4个。
(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