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年一度上市公司年报大幕的开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预告了2016年业绩,其中,带来预亏、预降利空消息的上市公司自然会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其原因有哪些?未来面临何种命运?为此,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追问预亏预降川股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截至2月5日,在预告了2016年业绩的近80家四川上市公司中,有3家公司的亏损额继续增加:ST华泽(000693)由2015年的1.55亿元增至2016年的3.5至4亿元,增亏幅度达125%至157%;*ST钒钛(000629)由2015年的22亿元增至2016年的60至63亿元,增亏幅度达172%至186%;三泰控股(002312)由2015年的3793万元增加至2016年的11.4至12.7亿元。虽然增亏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有的上市公司亏损额增加的原因更多源于“人祸”。
“人祸”:自己的钱被别人耍
对于亏损增加的原因,虽然ST华泽称是受行业需求、人民币贬值等影响,但在市场人士看来,如果说上述因素属于“天灾”的话,那么,大股东及关联方非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则是典型的“人祸”,而且,这样的“人祸”大过了“天灾”。
据悉,由于ST华泽近15亿资金长期被关联方陕西星王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非法占用,导致公司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使公司在银行的贷款不能按时归还,同时使公司在2015年下半年开具的应付票据在2016年到期时无法承兑。
不仅如此,ST华泽监事杨源新对“公司财务费用增加4601万元”提出质疑,称财务费用增加的根本原因是控股股东及关联方违规占用公司资金造成的。因而导致公司偿债能力显著降低,银行贷款因逾期而被罚息,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加,2016年前三季度同比上升206.74%。“近15亿元的资金,即使按照目前央行公布的贷款利率计算,一年也是近千万的利息。”有业内人士给记者算账。
根据公司公告,目前ST华泽总计收到关联方偿还资金1021.39万元,不到占用额的1%。能否及时收回关联方占用的资金对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影响极大。
这家公司问题还真不少。就连公司董事夏清海、陈建兵,独立董事张莹和监事杨源新都无法保证公司2016年三季报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对其内容提出了质疑,为此,深交所向公司发出了问询函。此外,因涉嫌信披不实等证券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天灾”:陷入行业不景气泥沼
当然,客观地讲,上市公司亏损额增加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如ST华泽近年经营的镍产品由于下游不锈钢行业发展增速放缓,市场大幅压缩了对镍产品的需求量;同时钢厂对镍产品的供应品质要求大幅提高,上下游的挤压使得镍行业经营困难。尽管价格由2016年年初的67000元/吨,上升到去年下半年的72000元/吨,但仍在历史低位运行。
此外,受美国加息及人民币贬值影响,ST华泽汇兑损失增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ST华泽对部分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ST钒钛表示,2016年实施完成了重大资产出售,导致公司出现较大亏损。根据*ST钒钛公告,受让方以承接上市公司部分债务及支付现金的方式给付对价:向攀钢集团转让其持有的攀钢矿业100%股权、攀港公司70%股权;向鞍钢矿业转让其持有的鞍千矿业100%股权、鞍澳公司100%股权、鞍钢香港100%股权;向攀钢集团转让其持有的海绵钛项目。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能将增亏原因完全“归罪”于出售重大资产。事实上,*ST钒钛拥有得天独厚的钒钛资源优势,可以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要在去库存、去产能、降成本上下功夫。
影响:*ST钒钛濒临暂停上市
*ST钒钛因2014和2015年度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其股票已从2016年5月3日起被深交所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如果公司2016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仍为负数,深交所将自公司2016年年报披露之日起,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并在停牌后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暂停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ST钒钛股票被暂停上市后,如果其披露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即2017年度)出现经审计净利润及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或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情形之一的,公司股票将被深交所终止上市。“虽然目前ST华泽亏损的绝对额没有*ST钒钛大,但麻烦事正排队等着它。”有业内知情人士表示:“单是全部收回被关联方占用的巨额资金就够麻烦的了,而资金链一旦断裂,其后果将无法预料。”
ST华泽表示,“目前无法掌握中国证监会对公司立案调查事项的进展,也无法预测本次立案调查可能的处罚是否会使公司触及暂停上市的标准。”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