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真是太感谢了,多亏你们,不然这些国债就糟蹋了!”53岁的邢少斗手持1996年购买的1.4万元国债激动地说。这是记者在建行郫县支行国债到期催兑工作现场见到的场景。邢少斗在报纸上看到人行成都分行营管部开展到期国债集中催兑的公告后,猛然想起20年前购买过一笔国债,翻箱倒柜终于找出兑付凭证,终结了这笔国债一直“沉睡”的命运。
由于国债到期后不再另计利息的特性,成为“沉睡资金”,给持有人造成了一定的利息损失。为维护国债信誉,保护持有人合法权益,该部从2016年8月开始,组织开展了成都市为期三个月的到期国债集中催兑工作。据了解,该部在印制50000余份催兑宣传折页配发到成都市2400多个银行机构营业网点,制作宣传横幅、展板等准备工作基础上,于2016年8月19日组织22家国债承销机构专题研究布置国债到期催兑工作,利用“金融知识普及月”在银行机构营业网点、各行门户网站、微信群上不间断发布催兑公告,并在媒体上刊登催兑公告,人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咨询电话12363也接受金融消费者的咨询。为突出国债到期催兑工作的针对性,建行四川省分行、民生银行成都分行还采取电话、短信等方式“一对一”向客户进行催兑。经过近半年的努力,截至2016年底,成都市辖内共兑付到期凭证式国债701笔,本息合计达5092.91万元,占存量国债的51.74%,无记名国债6笔,本息合计1.67万元,延伸国库服务范围的同时,展现了该部履职服务的良好形象。据该部国库处处长周平介绍,下一步还将继续组织到期国债催兑工作,切实维护国债投资者权益。
(记者 杨雪 通讯刘伟兵、李洪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