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发布2016年度消费者投诉信息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省各级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 (含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9090件,解决28912件,投诉解决率99.3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623.4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消费者获得加倍赔偿121.1万元。
质量问题虽居投诉榜首但有所“降温”
在四川2016年的消费者投诉案件中,按投诉性质划分:涉及质量问题的投诉案件13017件,占总量的44.75%;涉及售后服务的4177件,占14.36%;涉及合同的2623件,占9.02%;涉及价格的1212件,占4.17%;涉及虚假宣传的1073件,占3.69%;涉及安全的518件,占1.78%;涉及假冒的352件,占1.21%;涉及计量的268件,占0.92%;涉及人格尊严的72件,占0.25%;其他问题5778件,占19.86%。
从统计数据来看,商品、服务的质量问题仍居投诉总量之首,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趋势明显。与2015年相比,合同、售后服务的投诉上升幅度较大。由此可见,消费者对经营者履行合同和商品售后服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在商品大类的消费者投诉数量中,家用电子电器、服装鞋帽、交通工具位居前三位。与2015年相比,交通工具类、食品类、房屋及建材类、首饰及文体用品类、医药及医疗用品类的投诉呈上升趋势,而其余种类均呈下降趋势。
在服务大类的消费者投诉数量中,生活与社会服务、电信服务、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位居前三位。与2015年相比,除生活与社会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卫生保健服务类、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的投诉比例有所增长外,其余服务类别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预付式消费老板“跑路”等成投诉新热点
从2016年四川消费者的投诉热点来看,商品大类中,交通工具类投诉明显增加,其中涉及家用汽车的投诉较为集中。
据介绍,2016年全省交通工具类投诉2872件,与去年相比增长2.96%。其中家用汽车投诉1534件,在交通工具类投诉中占53.41%。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家用汽车合格证以及进口汽车“关单”被4S店质押融资,导致消费者无法领取牌照,影响其正常使用,从而引发消费者群体性投诉。
另一方面,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量同比增幅较大。2016年,全省受理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投诉229件。其中,预付式消费因其方便、实惠等特点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但事实证明预付式消费引起的办卡容易退卡难、服务质量打折扣、设置不合理消费条件、合约履行期限未满经营者“跑路”等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点。
此外,公共设施服务类经营者乱收费也成为投诉焦点。2016年度,全省共受理公共设施服务类投诉380件,其中公用事业类共149件,占39.21%,占比最高。
记者还注意到,合同类投诉增幅较大,其中商品房投诉首当其冲。2016年度,全省合同类投诉2623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1%。其中商品房投诉303件,占合同类投诉的11.55%,占比最高。合同类投诉集中反映经营者未履行承诺或者单方面排除消费者权利等问题。
本报记者 舒娅疆 实习生 杨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