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成都市2017一季度物价走势分析”:2017年一季度,成都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2.1%,涨幅处于温和上涨的可控区间内。1-3月份,CPI“先扬后抑”,节日效应表现明显。整个一季度,成都CPI运行情况呈现出四个特点。
仅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2.4%
八大类构成指数涨多跌少。一季度,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价格呈“七涨一跌”格局,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医疗保健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涨幅靠前,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8.4%,拉动CPI总指数上涨1.0个百分点,是推动一季度CPI上涨的首要影响因素。仅食品烟酒类价格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降幅为2.4%。
食品价格自2004年以来首次下跌,抑制CPI上涨空间。“一季度,食品烟酒类价格下跌2.4%,其中食品类价格下跌4.9%,为2004年以来首次下跌,成为52个季度的最低点,拉低总指数0.73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PI的上涨空间。”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消费价格调查处处长刘毅指出。
一季度鲜菜价格下跌25.2%
鲜菜价格迅速回落,累计比创近15年新低。一季度鲜菜价格下跌25.2%,拉低总指数0.87个百分点,创2004年同期以来新低,是食品烟酒类中抑制指数上涨的重要因素。受去年暖冬影响,蔬菜集中上市,年前我市蔬菜价格就开始大幅下跌,本地部分蔬菜品种离地价格已低于保险价格,鲜菜价格环同比双双回落。尽管1月受春节效应拉动,价格仍在低位运行,环比、同比分别下跌1.9%、5.5%,2、3月节日效应减弱,环比分别下跌2.2%、3.7%,因春节错月和两年温度迥异原因,同比亦继续下跌,分别达到32.7%、32.4%。(见图4)。
服务价格领涨CPI
服务价格领涨CPI,成CPI上涨主要因素。刘毅介绍,从2007年起,服务价格对CPI的影响震荡上升,到2016年11月,服务价格对CPI的影响超过食品价格,领涨CPI,“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服务项目价格上涨6.6%,拉动总指数上升2.4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116.35%,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另外,工业消费品价格趋稳,为CPI上涨的次要因素。(记者 冉倩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