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近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成都市220家银行机构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达303.6亿元,占四川总量的79.83%。从2010年试点开始至2017年6月末,与成都市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扩大到120个,共有2843家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量达4554亿元,占四川总量的81.88%,跨境人民币业务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规避汇率风险,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助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成都银行机构进一步落实区域金融综合改革和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据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跨境人民币结算主要表现为以下显著特征:
首先是经常项下结算量同比下降,出口货物贸易项下大幅下降尤为明显。仅今年上半年,经常项下结算95.72亿元,出口货物贸易结算量较上年同期降幅75.02%。其次是跨境融资带动资本项下结算增长。继2014年成都1户跨国集团启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后,截至2017年6月底,成都市已有10户跨国企业集团先后开办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应计所有者权益总计人民币362.27亿元。再次是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展,贸易主体明显扩大。全市共有2843户企业进行了跨境人民币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银行机构针对科技型企业抵押物少、难以评估导致贷款难这一特征,在全国率先建立“央行科票通”操作模式,引导利率下行,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帮助其发展。自2014年7月开办以来,累计办理此项业务1703笔,金额达42.94亿元,人民银行发布的成都市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主要在5%-6%之间波动。科技企业获得了不高于票据贴现的加权平均利率的低成本资金,初步测算,截至2017年6月末,“央行科票通”业务共为科技型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近2205万元,得到社会各界的赞同。
(刘伟兵 记者 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