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半年时间,新登记各类企业10679户,新增注册资本(金)1017.21亿元。其中,内资企业10556户,外资企业123户。国庆黄金周刚过,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传出这一消息。《金融投资报》记者从其背后探寻到不少“干货”。
人工智能辅助申报平台正式上线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特征的投资准入制度,努力推动事先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的政府管理制度变革。据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介绍,区内的人工智能辅助申报平台从6月开始搭建,8月首次内测,9月下旬正式上线。系统内存储了成都高新区金融政策申报条款,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分析与筛选,自动匹配企业申报条款。“企业需要掌握的信息,政府部门全都梳理出来,企业就不需要再花大量时间研究相关政策,在家中用电脑或手机就能办理。”陈洪涛说,平台的设立将原来的政务服务时间从“5天×8小时”变为“7天×24小时”。
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揭牌时,四川首个智能政务机器人——“高小新”就获得了入驻公司的营业执照。“高小新”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可为办事群众和企业答疑解惑。下一步,企业或居民到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50%将由机器人完成。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苏鹏说,成都高新区力争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市场开放度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过打造“大数据+人工智能”市民服务网络平台,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化,促进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成果全民共享。
实施国际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
目前,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正大力实施国际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TSPPP)。据陈洪涛介绍,TSPPP是链接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和创新区域的国际化网络平台。
在今年5月举办的2017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成都高新区与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西班牙巴塞罗那创新产业园、荷兰阿姆斯特丹科技园、上海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等园区共同成立“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下一步,联盟成员将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 (TSPPP)”框架下,围绕各自主导产业枢纽构建常态化跨国交流合作平台。
陈洪涛表示,未来几年内,成都高新区将力争与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技园、西雅图科技园等十余个顶尖科技园在产业集群、金融开放等领域展开合作,探索建设全球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全球科技园区之间的科技与产业合作枢纽。
盈创动力金融服务模式推向全国
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的试验田,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广复制自身改革创新经验。今年9月,国务院决定推广13项具备复制条件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即“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全国推广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经验之一。“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初创企业因‘轻资产、无抵押、风险高’遭遇的融资困境。”陈洪涛介绍,“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政府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市场化运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投融资服务,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年来,盈创动力还将投资的触角延伸至四川各市州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盈创动力与德阳等地方共设天使投资基金,运营的四川省“创新融资基金”和“园保贷”产品已经覆盖四川全省。
截至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首创的盈创动力模式累计为49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超过400亿元;累计为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72亿元;累计为160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增值服务;累计助推80余家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