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执法到权力监督,从市场监管到民营企业权益保护,从舆情防控到科学决策……日前,四川省工商局印发通知,明确了当前推进依法治省12项重点工作清单,共34条具体任务。清单由里到外细划责任,从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上深入贯彻落实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推进会精神,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提供坚实保障。
其中,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通知提出,要强化消费维权渠道建设、推进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工作、强化消费金融教育引导。进一步加强与省银行业协会、保险行业协会、证券期货行业协会等的沟通协作,开展金融消费教育进高校活动,提升大学生对金融产品服务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省工商局同时提出,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大力实施法律“七进”。在信用监管方面,要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平台作用,强力推进企业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推动部门间信息归集共享。实施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逐步推进与司法机关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倒逼市场主体自觉诚实守信,营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
四川行动
成都学校开始试点 投资者教育进课堂
本报讯 据成都商报报道,记者从四川证监局证实,中国证监会正在推动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在上海、广东、四川、青岛、宁夏等20余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试点工作,编制中小学普及金融知识教材,培训近万名的师资队伍,将投资者教育纳入中小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提早普及金融知识,有利于打开孩子的金融视野,丰富其知识面,提高其金融素养,无论怎么看,都不是坏事。”就证监会正推动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试点,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消费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首席营销专家邓超明表示,恰当的投资者教育,会对孩子正确经济观的形成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
投资者教育如何才算恰当?邓超明认为至少应抓住三点:“一是让孩子知道财富的来源,明白赚钱的艰辛,体会父母的不容易,把财商教育与孝道、感恩、奋斗意识的培养相结合,强化财富取之有道的观念;二是让孩子从身边学习并获得财经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比如购买商品时让孩子参与算账、让他们学会议价、试着了解一些股票基金方面的简单知识、带他们到银行了解储蓄利率等;三是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比如给孩子零花钱,让他规划使用,养成记账习惯。”
新闻背景
多部门联合发文规范校园贷款业务 禁止网贷机构向在校大学生放贷
日前,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针对近年来校园贷的风险事件,他表示,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教育,加强对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加强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引导学生不要上当受骗。
近年来,有关校园贷的负面频频曝光,再加上大学生金融知识不强,导致一些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出于对消费的渴望以及为了个人的物质欲望,通过网贷平台借钱,却不料被人利用或陷入高息债务的悲剧。
赵建军强调,去年以来,教育部和银监会、公安部、网信办、工商总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很多措施、很多文件来治理校园贷的问题。“尤其是今年6月中旬,教育部和银监会、人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通知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对于存量业务制定整改计划,明确退出时间表。当然,对校园贷业务并非“堵死”,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向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的金融服务。 辛快
(记者 苏启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