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7“金融消费进校园”公益活动10月12日在四川师范大学正式启动后,10月15日,该活动又走进电子科技大学,为该校500余名学子带来一场覆盖银行、保险、证券等多行业、全方位的金融消费知识普及讲座。讲师们深入浅出,“干货”满满的演讲,受到现场学子的热烈欢迎,不少学子表示“犹如一场及时雨,从中受益良多,金融安全意识和消费维权意识都有所提升。”
嘉宾观点
肖向荣 (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秘书长)
保持一份理性 才能不被忽悠
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秘书长肖向荣表示,四川省消委对维护大学生金融消费合法权益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与四川省银行业、保险行业协会、证券业协会等相关组织进行沟通协商,重点研讨在高等院校开展金融消费教育公益活动具体事项,针对近年来院校在金融消费活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研究解决或预防的工作措施。
在活动现场,肖向荣向参与金融消费活动的大学生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不断增强成本意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提供的任何商品服务,包括金融消费产品都是有成本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从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这样,当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服务,面对激情诱惑的广告时,才能保持一份理性,才能不被忽悠。”肖向荣说。
二是不断增强风险意识。任何金融消费产品都存在风险,只是在不同条件下风险大小不同而已。大学生要在了解掌握金融消费知识基础上,在参与金融消费活动中,一定要充分认知可能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是潜在的,是否可控,是否可承受。同时,还要主动学习掌握相关商品服务的基础知识,善于识别消费陷阱,防止上当受骗。
三是不断增强信用意识。诚实守信既是社会公德的核心,也是市场经济文化要义。大学生一方面要切实履行自愿签订的合法合同以及相关义务,另一方面也要坚决抵制违法经营行为,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刘彦(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讲师)
积累信用财富 负面信息可“亡羊补牢”
对于大学生而言,个人征信知识的缺失,也是校园贷等事件屡发的原因之一。四川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讲师刘彦在向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进行“金融消费教育进校园”诚信宣讲时,也着重对此进行了讲解。
刘彦表示,“正常还款既要‘足额’又要‘及时’。”那么,对于大学生如果已经出现了负面信息,该如何补救?刘彦指出,首先需及时归还逾期贷款或信用卡透支,“不是全部还清,而是归还已经逾期的部分。”
其次是继续归还剩余贷款,确保及时、足额,重新积累信用财富。“商业银行更加看重近期的还款记录,如最新24个月。同时征信中心已经研发信用评分模型,对不同时期的逾期记录也会区别对待。”刘彦表示。
刘彦认为,社会人活动的一切,都和经济相关,“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也应该提前接触社会,接触经济,培养自己的金融意识,理财观念。
陈莺 (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讲师)
理性退保 用好“犹豫期”条款
“购买保险是合同行为,投保人的签名具有法律效力,不要在不了解保险条款的情况下随意签字,也不能在空白的投保资料上签字,更不能委托销售人员在内的其他人代为签名,或代为抄录风险提示语句。”面对常见的保险“陷阱”,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讲师陈莺向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给出了答案。
陈莺表示,投保人在选择投保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保险公司。在购买保险前,应注意查看销售机构是否持有中国保监会颁发的《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或《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查看销售人员是否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展业证书》,切忌在无证机构和人员处购买保险。“同时需谨记,正规的保险公司都不收现金,都是通过银行直接扣款。”
买了长期性的保险,却因某种原因需要中途退出,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之一。对此,陈莺提醒大学生在作为保险消费者时要理性退保,用好“犹豫期”条款,“长期性的保险通常都有15天左右犹豫期,在此期间如果退保,保险公司仅扣除不超过10元的成本费,然后将全部保费进行退还。”
康卫 (华西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讲师)
谨防机构就业“陷阱”
华西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讲师康卫以“如何防范非法证券活动”为主题,向在场大学生介绍了在证券投资过程中需要警惕的消费风险与陷阱。
康卫指出,非法发行证券的欺诈行为主要手法有三种:一是以到境内外上市、高额回报为诱饵;二是以社会大众,特别是中老年人为对象;以欺骗钱财为目的。
康卫在现场为大学生们如何识别非法证券期货活动“支招”:一看业务资质,二看营销方式。投资者如果想要知道一家公司是否获准公开发行,可以通过中国证监会网站(www.csrc.gov.cn)查询行政许可信息栏目,同时还可以登录上海证券交易所(www.sse.com.cn)、深圳证券交易所(www.szse.cn)网站查询新股发行的具体信息;如果想要知道一家公司或人员是否具备证券期货业务资格,可以登录中国证监会网站或中国证券业协会(www.sac.net.cn)网站进行查询。
康卫还专门对提醒大学生,注意各类配资公司,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非法证券经营机构(黄金、白银、外汇、外盘股市等)的就业陷阱,并提醒他们应正确参与证券投资,包括:到合法的证券公司办理开户;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学习证券知识;只拿闲散资金参与,不拿急用资金参与。
本组报道 记者 吉雪娇 舒娅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