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卖不出去低价处理,果农只为收回成本!恳求帮我们转发出去”,类似这样的信息经常能够在一些帮助农民的众筹信息中看到。助农众筹,出资者在买到心仪农产品的同时也能帮助农户渡过难关,从而实现双赢。然而,近日一个 “轻松筹”上的助农众筹却被发现是场骗局。
举报
助农众筹买水果 付款后却没收到货
近日,南充市营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先后接到多位消费者在12315平台和县长信箱的举报:在“轻松筹”上看到内容为“15万斤冰糖橙卖不出去,28.88元10斤,果农只为收回成本!恳求帮我们转发出去”的链接消息后,出于好心便通过该链接购买了水果,但付款后对方一直未发货。联系其他消费者后发现均未收到水果,怀疑为虚假众筹。
调查
银行卡是借的 微信公众号是买的
接到投诉后,营山县市场监管局及时对上述众筹信息网络链接中的收款方账号主体“营山县XX时尚服装店”展开调查。
经查,“营山县XX时尚服装店”经营者为王女士,于2015年在营山县原大北街开设该店。据王女士介绍,她曾经将服装店营业执照、本人身份证及一张银行卡借给亲戚王某在微信上注册公众号。王某后将营业执照及身份证归还,但银行卡一直由王某使用,自己从来没有过问微信公众号的事情。执法人员遂与王某取得联系,经调查,王某使用王女士提供的营业执照、身份证及银行卡共注册了“南充看点”“营山潮生活”“同城爱心帮”三个微信公众号,并在微信上添加了微信号和微信名为“一生一世”的好友,于2017年4月将公众号“同城爱心帮”以600元的价格转让给该好友。公众号“同城爱心帮”此后一直由网友“一生一世”使用,二人现实中并不认识。
经王某微信聊天询问,网友“一生一世”承认自己使用“同城爱心帮”微信公众号进行“轻松筹”,发布了冰糖橙销售链接。但该信息并不真实,他只是在网络上模仿其他助农销售模式,联系供货商低价购进再加价销售来获取利润。因公众号“同城爱心帮”绑定的银行卡仍为王女士的银行卡,销售出去的货款仍通过平台转入该张银行卡,由王某通过支付宝和银行卡转账的方式将所收货款转给他。
查处
参与网民全部退款 出借执照另案调查
事件调查清楚后,为及时督促“一生一世”退款,营山县市场监管局一方面联系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另一方面通过王某在微信上与“一生一世”联系,做其思想工作,讲清危害及后果。目前,“一生一世”已对参加冰糖橙“轻松筹”的网民全部进行了退款。同时,王女士出借营业执照的行为已经违法,该局也对其进行了立案调查,拟依据《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个体工商户提交虚假材料骗取注册登记,或者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的,由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4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之规定予以处罚。
目前,此案还在后续调查中。
律师观点
虚假众筹具诈骗嫌疑传播正能量也要睁大眼睛
针对上述案件中,有人利用网络众筹平台收到了众筹款却并没有发货的行为,四川高扬律师事务所律师喻远军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诚信原则,还具有故意诈骗的嫌疑。“其利用公众的同情心,骗取了资金和款项,却拒不提供商品和货物,这样的行为构成诈骗。”喻远军表示,如果诈骗的金额超过2000元,执法部门可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如果涉案金额没有超过2000元,这样的行为也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的相关条例,也可对其采取罚款和治安拘留的处罚措施。
对于支付了款项却并没有收到货物的消费者,喻远军表示,可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当事人赔偿损失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公众具有同情心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但是不能让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大家的同情心来行骗。面对形形色色的众筹项目,建议消费者要睁大双眼,尽量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他最后建议。
提请关注
期待更多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今年的3·15更加受到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经营者的关注。目前,金融投资报已经正式开启3·15维权热线通道,并将联合权威机构和媒体共同举办网络互动直播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聚集消费维权热点话题,对监管机构处理投诉的事件进行跟踪,通过报纸与新媒体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媒体立体报道。
本报开通维权热线电话028-86968499,同时也开启网络维权留言通道:金融投资网www.jrtzb.com.cn、金融投资报微信jrtzb028。
如果你在消费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疑惑、困难和问题,欢迎拨打热线电话或登录网络维权通道与我们互动。倡导品质消费,追求美好生活,期待广大读者、消费者朋友关注和参与我们的活动。
本报记者 舒娅疆实习生 杨妤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