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杠杆、防风险”的大环境下,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明确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此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对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对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银行,不得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银监会发本通知的目的,开宗明义四个目的: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如果再理性地作进一步分析,还可演绎宏观、中观、微观的政策导向与多元作用。简单概括,健全政策激励约束,服务增长防范风险:开正门,一行一策用杠杆;讲规矩,同质同类调结构。
银行业是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金融力量,也是传导政策及工具的重要载体。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需要银行稳健运营并组合好政策工具,遵循政策规则,传导政策主张,显现政策意图,实现政策目标。当前防范金融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需要对银行业实施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用好资本充足率、持续监督检查、市场纪律三大支柱,确保同质同类的银行业机构,实施审慎监管评级基础上的分类与差异化监管,充分体现监管激励与约束,确保好银行发展得更加稳健,差的银行受到监管及规则约束进而朝着健康的方向转化。避免单个银行及其业务经营的风险累积,进而生成个别性业务风险酿成系统性风险,由个别性机构风险酿成区域性、行业性的风险。保障银行业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达标、拨备率达标、监管综合评价达标,成为落实审慎政策、实施审慎经营达标的银行,这是银行业经营与审慎监管的共同目标。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依然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题。在政策目标导向下,就需要发挥好正规金融的宏观调控职能作用。通过深化金融监管体制、运行机制和增强金融服务供给的改革,增强金融运行的稳健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升金融服务重大决策、实体经济、民生需求的针对性,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补齐普惠金融发展短板,推进金融 “专注主业回归本源”,需要优化正规金融服务,引导影子金融,治理自发金融,扼制乱办金融,打击和治理非法金融。以此,改善金融监管,实施综合性、行业性归口监管,确保金融运行稳健与规范。
银行业为核心的间接融资,短期内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金融支撑力量。发挥银行业融资主力军作用,规范融资行为,降低融资成本,发展普惠金融,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这是“开正门”,展现银行业公共金融服务的正能量。以此避免乱办金融、影子金融、地下金融和非法金融,能够引导和防范非正规金融的乱加杠杆与扰乱金融与经济体系的风险隐患,也是“堵邪路”的体现。补齐正规银行业的规范融资、普惠融资短板,做好银行业的加法,缓和金融供求矛盾,能够扼制乱办金融和非法金融行为,这一增一减之间,本质上就是“调结构、防风险”。
对于同质同类的银行业,监管部门明显遵循了“一行一策”的差异性与分类监管激励约束措施。在区间、定向、相机、精准四个维度上,考察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主动性、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利润分配、信贷成本等要素,要求监管部门实施持续分类监管、风险排查、不良水平、准备金率变化、信息披露、执行情况报告,确保分类结果真实反映贷款风险,提高审慎经营水平。确保各地监管的每一家法人银行业机构能够审慎经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符合监管要求。让好银行得到审慎监管规则的持续激励,自觉遵循审慎监管规则与比例,自我约束、自求发展、自担风险。不然,依旧对非审慎的、资本不充足、拨备不达标、资产质量差、治理有缺陷、管理不到位、风控有瑕疵的银行机构,实施审慎性的持续非现场监管与高频率的现场检查。
本次政策调整的意义深远,明确规则,清晰条件,规定区间,透明门槛。便捷银行业机构的自觉自律,利于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督与约束,利于同业与外部舆论监督,利于同业遵循规则,自觉达成审慎监管的准入与运行条件,避免人为的暗箱调控与谈判,增强各方行为规范与自觉。银行业监管部门基于宏观审慎与分类监管,将权力与职责下放给直接监管的机构,明确附加的条件与标准,要求直接监管机构予以“一行一策”落实。以此撬动那些准入要件未达标、经营管理非审慎、资本不充足、资产质量低劣、风险拨备不充足、审慎分类有缺陷且不真实的机构及直接监管部门,自觉协作并按照要求努力达标。
本次以三项核心监管指标为基础的“一行一策”的分类调控,本质上遵循了风险为本的审慎监管与审慎经营,确保了杠杆的审慎与科学。激励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合理、预计资产损失抵补率充沛、资产质量优良且能够及时吸收与消化不良资产,理性处理股东利益、经营者利益和行业稳健利益。通过利益关系的调整与优化,确保金融宏观审慎下的银行业发挥主力军作用,保障中观政策传导通畅服务宏观目标,利于银行业微观业务操作的精准与规范而稳健经营。通过健全规则,优化杠杆区间,增强好银行的自律与自觉,激发运营较差银行的要素再造与重组,避免人为的合意规模下的讨价还价,以此实现银行回归本源专注主业规范自主经营,不搞形形色色的对策,有效服务客户,服务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以此引导非正规金融,扼制高利贷,实现各方共赢。
四川银监局 文维虎 王永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