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德梁行发布成都大宗交易市场相关报告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8月26日讯 戴德梁行8月26日发布成都大宗交易市场相关报告。报告显示自2015年起,成都每年均录得5件以上的大宗成交,市场交易量稳定,侧面说明投资者对成都市场已抱持一定的认可度,投资量正稳健增长。2015年成交的华人置业总额62亿元的资产包交易推动全市大宗交易总额攀至历史最高点,此后几年成都大宗交易市场表现亮眼,每年均有5-7宗成交,展现了成都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写字楼交易数量突出
每年投资总额数据显示,成都写字楼物业一直在成都大宗交易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成都房市限购令的颁布,写字楼项目的投资用途也更加多元化,例如由写字楼改为公寓用途的项目承接了一部分住宅需求,同时这也推动了写字楼项目交易的活跃度不断攀升。
不同于以往的投资视角,近年成交的办公物业案例包含大量公寓改造用途项目,写字楼投资市场因此更加活跃。而限购背景下不断外溢的住宅需求将有望支撑写字楼改造项目持续增长。办公楼物业自2016年起投资热度不断攀升,投资总量及交易宗数较以往均显著上涨。2018年录得的多宗写字楼改公寓项目也表明写字楼投资用途的多样化转变,市场活跃度有望继续升级。
写字楼城南成交量最大
成都办公楼物业十年(2007-2018)成交数据显示,市中心区域成交数量达到全市总成交的20%,足见该区域对投资者的强大吸引力。随着市中心存量时代的到来以及城南天府新区的不断成熟,金融城、大源片区及四环以南区域的大宗交易也更加频繁,截至2018年,城南办公物业大宗成交量达总体的57.14%。
零售物业呈现双核并进
“资管新规”的实施及去杠杆政策的深化使得境内投资者在物业选择上面更加审慎,加上零售物业后期运营管理难度较高,因此投资者对零售物业的投资步伐一直较为谨慎。
成都零售商业市场从单核市场发展至如今的双核+多点格局,零售商业项目开始脱离聚集商圈深入商业空白区。市中心区域贡献38%的优质零售物业交易,外加城南共计30%的成交比例,成都零售物业市场双核心的商业格局更加明显。而区域级商圈的兴起,也让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以往的商业空白区,投资分布更加散点化。
未来仍有较大的投资空间
对于成都大宗交易市场未来的潜力,戴德梁行华西区资本市场部主管董事秦朗认为,“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代表,住宅项目仍受到开发商和机构的青睐,未来还会看到更多宗土地项目的收并购。写字楼仍将是大宗交易的主要类型。随着核心区域写字楼空置率的下降、租金的上升和未来供应的减少,成都将逐步进入存量市场,未来位置较好的高性价比项目仍将受到关注。内资和本地买家仍将是大宗交易的主角,但随着市场的改善,外资买家对成都市场认知将逐步调整,势必将加大投资力度。成都作为全国名列前茅的消费城市,辐射整个西部区域,市区位置较好的商业项目,尤其是社区商业仍有较大的投资空间。”(蒋亮 代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