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侯开题教育部重点课题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1月9日讯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11月9日举行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区域教育赋权学校的制度供给改革研究”课题开题会。开题会研讨了研究的可行性,对课题进行了清思、聚焦和分工,制度供给的合法合规、制度供给的科学适用、制度供给的持续保障是该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
承担该课题的成都市武侯区是成都市五个中心城区之一,全区现有中小学76所、幼儿园146所,在校生总数14万人,在岗教职工1.31万人。目前,武侯区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平均每年学生数按15%增长,公办中小学学生数已大幅增加。未来两年武侯区将新建中小学5所,幼儿园12所,以缓解1.2万学生(幼儿)的入学(园)的需求。开题分析现实困局时指出,教师编制、教师“入与出”、绩效工资实施的三大问题。
自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形式属于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局)兼有管理者和举办者两种角色,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并且对学校发展有最终的决策权,而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只是上级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与规定的执行者。这种管办合一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典型的政府大包大揽模式,遏制且忽视了学校自我管理职能的实施和自主发展需求的满足,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教育民主化的进程促进了教育管理体制从“集权”走向“放权”。时代的发展和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的渗透呼吁建立一种新的教育管理体制来平衡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创设学校自主发展的环境,鼓励学校的个性化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关课题负责人表示,“区域教育赋权学校的制度供给改革研究”将着力探讨行政部门赋权学校的制度供给改革这一新型管理体制,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区域教育赋权学校的制度供给改革的内涵及理论进行探索,创新凝练为具有指导价值,可供借鉴的区域教育管理模式,力求通过本课题研究填补了该研究方向的空白,丰富区域教育治理内涵。希望找到一条回应区域市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高期待、破解公办学校编制困局、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学校现代“共同治理”体系的显示路径。
据悉,为突破教育发展中的人权、财权、事权困局,武侯区教育局于2014年9月开始,在新开办的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进行了“两自一包”改革试点。主要的试点做法包括了推行教师自聘,力求破解“人权”困局;推行管理自主,力求破解“事权”困局;推行“经费包干”,力求破解“财权”困局。此项改革成效突出,影响广泛。
今年8月30日,武侯区委区政府府两办联合印发《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办公室 成都市开武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成都市武侯区在新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推行“两自一包”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武委办发〔2016〕75号),从今年9月1日起在武侯区全区公办新建学校中推行。成都市教育局、中共成都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财政局四个部门也联合印发《关于推广武侯区“两自一包”改革经验的通知》,在成都市全市范围内推广武侯区“两自一包”改革经验。(代朗 摄影 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