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航天专题论坛在西华大学举行

现场签约对四川布局航空航天产业注入强心剂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6月29日讯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 ,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6月29日上午,“聚焦空天 助力四川”航空航天专题论坛在西华大学举行,拉开了“不忘初心再出发 牢记使命新贡献”中组部、团中央赴川博士服务团(以下简称赴川博士服务团)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序幕。
在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共青团四川省委的指导下,此次活动由第十九批中央赴川博士服务团、西华大学共同承办,来自社会各界嘉宾、历年赴川博士服务团成员共计三百余人齐聚西华大学参加了系列活动。期间,第十九批赴川博士服务团向全国博士发出倡议,号召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
与此同时,赴川博士服务团还开展了主题座谈会、多方合作签约仪式、结对团支部等系列活动,集中回顾和展示了赴川博士服务团二十年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专家院士为西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上午的航空航天专题论坛上,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致欢迎辞。她指出,西华大学顺应航空航天技术未来发展趋势,针对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整合学校部分优势学科资源,于2019年4月正式成立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学院旨在打造航空航天领域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为国家、社会、乃至军队培养航空航天领域发展急需的可用人才。西华大学将抓住这个机遇,不断加强航空航天专业群的建设,推进航空航天学院发展建设,为四川省和国家培养更多航空航天领域的优秀人才。
来自中国工程院的龙乐豪院士、周志成院士,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先后作了主题报告和专题发言,共同为四川省和西部地区布局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商业航天、建设创新平台、培养专业人才等建言献策。
龙乐豪院士作了题为“火箭创新发展 支撑航天强国”的主题报告。他从火箭的基础知识、长征火箭创新发展、航天强国指标体系作了简要介绍。他认为,人才队伍、24字的航天精神是航天事业的法宝,自主与开放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发动机,每个人做好岗位的事加起来拼起来,就是伟大祖国。
周志成院士作了题为“我国天基信息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报告。周院士介绍了天基信息系统发展概况、新时代天基信息系统发展需求,空间互联网的展望及对空间互联网建设的几点考虑。
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唐亚刚作了题为“开放融合 创新驱动 打造价值共享的商业航天产业业态”的主题发言;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川作了题为“小卫星 大世界”的主题发言;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通用飞机项目负责人曾玉铭作了题为“通用飞机发展与展望”的主题发言;国家空管法规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浩作了“无人航空产业发展与监管”政策解读。
作为四川省国有投资平台公司代表,四川投资集团相关公司董事长梁涛作了主题发言。作为四川地方产业园区代表,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牛军代表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自贡市贡井区委常委、副区长熊伟代表自贡航空产业园,什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曾祖洪代表经济开发区分别作了推介。作为四川地方政府代表,四川地方市州代表德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雷奇峰作了推介。
现场签约对四川布局航空航天产业注入强心剂
论坛上举行了签约仪式,与会企业与高校分别进行了重点项目签约、集体签约、人才实习基地三轮现场签约。
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唐亚刚先生、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川先生、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阎镜予先生代表三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亚非部副总经理刘兰、四川泰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钦代表双方签署了关于尼星1RKu直播卫星和Ka宽带卫星合作协议;天津爱思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勇、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主任曾祖洪代表双方签署了爱思达航天科技四川研发与生产基地合作框架协议;北京金泰众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马永青、中科同昌国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明峰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北京知元创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冷传航、成都星联芯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波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西华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宋文武与四川航天中天动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勇,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汤子琼与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邹代荣,西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陈金良与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磊,西华大学电气与电子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周良辉与成都燎原星光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焦赞分别签署了人才实习基地协议。
不忘初心再出发 牢记使命新贡献
“一次四川行,一生四川情,从此四川人。”下午3:00,中组部、团中央赴川博士服务团20周年座谈会在西华大学举行。各届博士团代表相聚一堂,共同回忆在川挂任的难忘历程,共同感受四川这些年的巨大变化,共同展望美好未来前景。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冠松,共青团四川省委副书记张荣,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第19批赴川博士服务团团长沈汝源主持。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宣传片《熊猫家园 天府四川》、赴川博士服务团20周年视频,共同回顾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历届赴川博士服务团代表纷纷作了交流发言,对挂职期间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他们挂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表示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基层实际工作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西部,服务四川,薪火相传,青春无悔。
第一批博士团成员李晓东谈到,四川是干事兴业的热土,青年才俊在这里大有作为,省委组织部、团省委非常关心爱护博士团成员,四川成都是美丽宜居的好地方。第九批博士团成员贺旺提出了三点建议:博士服务团也应关注县域,选派更多急需专业人才投放基层,围绕乡村振兴和县域治理发挥作用;多渠道持续发挥博士服务团科技参谋、桥梁纽带、人才培养的作用,建立长效机制;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第十五批博士团成员张炎谈到,博士团是一个传承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实践的平台,也是一个思考的平台。第十六批博士团成员唐清利谈到,博士是需要虚心学习的,服务是需要俯下身子去调研的,服务团需要“中博四川智库”这样一个家,要秉持一种实干精神,做好服务。
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介绍了“中博四川智库”的基本情况和西华大学积极支持“中博四川智库”建设所开展的相关工作。据悉2016年7月25日,由四川省委组织部、共青团四川省委牵头,西华大学和第16批赴川博士服务团具体承办的全国首个博士团地方智库——“中博四川智库”成立大会在西华大学举行。“中博四川智库”由省委组织部部、省教育厅、团省委作为指导单位,在西华大学设立长期性驻地,以第16批博士为创始成员,邀请历届博士和部分专家加入,此举得到了中组部、国家发改委以及国家级智库相关领导的支持和肯定。两年多来,西华大学积极支持“中博四川智库”建设,专门安排了工作人员和活动办公场地,每年协助博士服务团开好年度总结会议,并在人南校区安排预留工作和休息房间,为来川服务的专家提供必要的住宿保障。同时,学校与博士服务团一道,为智库建设建言献策,先后创建《战略要报》《调研报告》,推动省地矿局、泸州、宜宾、广安等设立工作站,建立“博识川行”新媒体平台,为发挥博士团团队优势搭建成果转化和交流合作平台、服务地方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整合力量,加大投入,创造条件,与中央博士服务团深入密切合作,邀请更多历届成员加入,通过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地、教育培训中心等方式,共同把“中博四川智库”建设好、发展好,做大做强。
到西部去奉献青春才智
“到西部去,让我们的梦想在这里启航,让我们的智慧在这里激扬,让我们的生命在这里怒放!”在主题座谈会上,第 19 批赴川博士服务团成员蒋茂森博士宣读了致全国博士的倡议书,号召全国的优秀青年人才和知识工作者们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和才智投入到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中,用知识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和实际行动投身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座谈会上还举行了19批赴川博士团成员与西华大学大一新生团支部结对仪式。19批全体博士团员与西华大学24个团支部结对,第19批博士团代表王涛、秦玺、郑博三位博士向西华大学2018级土木工程第六团支部、 2018级美术学二班团支部、2018级社会工作第一团支部赠送了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两本英文金融知识普及读物共三本书。据悉,博士团成员与团支部进行结对后,博士团成员将通过与大学新生团支部结对子、赠送书籍、辅导专业学习、参加团支部活动等方式与青年大学生、共青团员结下深厚情谊,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专业知识等各方面,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帮助和辅导,用积极的人生观和正能量感染当代知识青年,共同为祖国繁荣和民族崛起而立志奋发有为。
陈冠松副部长作了讲话。他指出,在博士服务团工作实施20周年之际,邀请1-19批赴川博士服务团部分代表来到四川,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主要目的是回望初心、畅叙友谊、深化交流、增进感情。20年来博士服务团工作成绩斐然,博士服务团既是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博士服务团既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博士服务团既为我们搭建了柔性引才用才的平台,又示范带动了西部地区人才工作。他表示,四川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四川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四川也处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重要窗口期,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四川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博四川智库”,持续举办各类项目成果对接交流活动,更好发挥博士团以才引才育才作用,共同打造赴川博士服务团工作品牌。
据悉,1999年,中组部、团中央选择在四川等3个省市开展了“博士服务团”工作试点,截止2019年6月,中组部、团中央开展的“博士服务团”工作让四川省累计接收19批共260余名博士团员挂职锻炼,在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东西部桥梁纽带、促进地方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蒋亮 代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