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3月14日讯 拿到体检报告,各项指标正常,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但这就代表健康吗?真正的健康,并不是一张体检合格单,也不单纯是器官健全和体格强壮,而是身体、心理都健康。我们常常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导致越来越多心理不健康情况的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4年精神卫生地图集》显示,全世界每10人中有1人存在精神卫生障碍,每4人中有1人可能面临心理问题的困扰。各类精神疾病所致的疾病总负担在我国已居首位,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躯体疾病。
身体健康有标准,心理健康也有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
首先,很多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古语言“积郁成疾”,心理问题常是一些躯体疾病的诱因之一。比如,性格过分内向压抑的人,负性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肝气郁结”,容易罹患肿瘤等恶性疾病。而性子急、容易紧张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
其次,一些躯体疾病不仅有身体不适症状,也会有精神症状。例如,甲亢患者除了表现为“吃得多、瘦得快”等代谢症状外,还会有脾气暴躁、兴奋等精神症状,这是由于过高的甲状腺素水平对大脑有兴奋作用;而甲减患者由于甲状腺素水平偏低,会表现为情绪低落、没兴趣,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第三,罹患躯体疾病后会诱发心理问题。这是个体对躯体疾病所致的功能受损、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难以接受、不能适应而继发的心理问题。例如糖尿病患者拒绝饮食调整和规律用药,肾功能不全患者不接受复杂而昂贵的透析治疗,肿瘤患者对预后的悲观失望等。躯体疾病患者中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而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对躯体疾病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能会加速躯体疾病的恶化。
最后,心理问题也会有躯体不适。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会有疲倦无力、肠胃失调、心慌手抖、肢体麻木等躯体症状,他们常常先去查躯体疾病,然而却查不出是什么病,最终到精神科就诊,确诊是心理问题。
所以,人的身体和心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我们既要关注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和社会相适应,行使相应的社会功能,从而达到真正的健康。保证身体健康要做“加法”,如多喝水、多运动、多营养;维持心理健康则要做“减法”,如及时调整心态、清空负面情绪、学会“倒垃圾”等。
(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