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3月29日讯 美国营养学家研究证明了一个惊人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贪吃零食和受到辐射一样会让人易患癌症。这是因为,人体的遗传物质——DNA的合成与修复需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素,如果这些营养素不足,会导致DNA损伤无法修复,其后果与辐射带来的伤害非常相似。
吃零食会得癌?
人体的遗传物质———DNA的合成与修复需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素,如果这些营养素不足,会导致DNA损伤无法修复,其后果与辐射带来的伤害非常相似。许多调查也证明,与营养良好的人相比,缺乏某些维生素的人更容易患肺癌、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等疾病。
令人忧心的是,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食品种类的丰富,维生素缺乏的现象却变得普遍。这是因为,大部分零食,包括饼干、薯片、糖果、巧克力、甜饮料和方便食品所含的维生素都很少。此外,许多人上班前没时间吃早饭,早上用饼干凑合,中午吃方便面,晚上以速冻食品解决;饥饿时大吃零食,渴了便求助于甜饮料,势必造成缺乏。加上人体每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光凭食欲难以发现它们的不足,逐渐给身体埋下隐患。
聪明地吃零食
其实,吃零食,不会造成什么健康问题,前提是——我们真的是在饿了的时候吃,并且能区分吃零食的情况和场合。
人们总认为吃零食的危害是过度摄入食物导致体重增加,那是因为我们把吃零食作为主食了。因此,进食数量的添加造成摄入营养的不均衡。如果一个人不能均衡地吃好三餐,如何能指望他/她把进餐分成8次而吃得营养?另外一个原因是那些零食的包装问题,它们往往是以小袋包装,看似量少,但是所含热量却很高(一些零食的卡路里比一般食物要高出许多),这种包装设计导致一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吃下很多,大大超过其所需的热量。
从行为学上解释人们这种非正规进食的需要:“当人否认自己吃零食时,回答行为是机械式的,这时他/她对于饥饿、渴望食物和饱腹的感知已经混淆了。当一个人把手伸进一包薯片开始,他/她是在完全没有意识时吃完这包薯片的。吃零食就是一种处于‘逃避’状态的行为:思想和情绪被暂时抑制了,在看电视时或在看书时吃零食可以舒缓紧张、屏蔽忧虑。这种感知的缺失正是把人变成胖墩儿的罪魁——边乘坐地铁边啃食薯片,边看电视边吃巧克力,极易造成控制进食的交感神经的紊乱,最终导致肥胖症。”
但只要正视这一点,时刻给自己提个醒,适当地吃点零食,并且均衡得当,对人的心理和健康是无妨的。巴黎心理学教授马蒂基娃进一步补充:“有研究数据显示,因吃零食而引发疾病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但人们的观念和心理作用往往比实际情况要严重多了。”所以,抛开你那沉重的负罪感,在零食的取舍上,你是自由的,而你的选择,显然可以更健康。
(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