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团伙化、外来化、暴力化倾向日渐明显。2016年以来,留守儿童或问题家庭背景未成年人涉嫌犯罪占比高达90%。同时,性侵、拐卖、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也屡屡发生……
日前,四川省成都市检察院召开未检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成都市检察机关未检部门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着力开展三方面工作。
以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为目标
“惩处与保护并重”“宽容而不纵容”,成都市检察机关对涉罪未成年人采取更具“司法温情”的方式。一方面对大多数犯罪情节轻微、确有悔罪表现的涉罪未成年人依法适用“少捕、慎诉、少监禁”的刑事政策,尽量避免因羁押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加大跟踪帮教力度,帮其矫正行为偏差、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其重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据统计,今年以来,成都市检察机关依法不批捕涉罪未成年人119人,不捕率为35%;不起诉38人,不诉率为18%;附条件不起诉47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活动199人次,协调有关单位帮助解决继续学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等32人次。
同时,成都市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惩处强奸、拐卖、虐待、遗弃、暴力伤害,以及教唆、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各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犯罪。同时充分运用被害人救助、法律援助、心理抚慰等手段,尽量抚平犯罪行为对未成年被害人造成的身心伤害。
今年以来,依法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犯罪案件68件78人,起诉53件73人,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11次;向6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8万元,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疏导28人次,通知提供法律援助47人次,协调解决生活实际困难7人次。
重点惩防校园欺凌
成都市检察机关对于司法办案中发现的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普遍性问题与制度漏洞,充分运用开展专项行动、制发检察建议、会同开展执法检查等多种手段,促进建章立制,消除隐患,既“惩治于既然”又“防患于未然”。
据统计,今年以来,在“防治校园欺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专项行动中,该市检察机关依法受理审查逮捕涉嫌校园欺凌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40人,受理审查起诉62人,对20名涉嫌校园欺凌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开展心理矫正,对1名校园欺凌被害人开展司法救助,对7名被害人开展心理疏导,向有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13件,引导或者会同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36次。
成都市检察机关专注于源头预防,创新法治教育宣传形式,不断提高针对性、生动性与实效性,积极打造“亮晶晶”组合、法治小先锋、“晶晶热线”“向日葵工作室”等一系列颇具地方特色与宣传效应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宣传品牌,通过未检微电影、法治动漫、公益广告、法治舞台剧、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等形式,整合法治教育资源,丰富法治宣传载体,拓宽法治教育受众,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2017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271场,直接受众17万余人,“亮晶晶”团队被最高检评为“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入选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讲师团。
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制度
成都市检察机关始终将机制创新与制度健全作为未检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与着力点,通过完善“检、校、企”帮教网络、异地协作机制、强制亲职教育机制,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回归社会。
今年以来,该市检察机关已与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爱心企业、行业协会、街道社区、公益组织等共建涉罪未成年人帮教(观护)基地10余个,有效解决外来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难题,13名外来涉罪未成年人经过帮教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从而顺利回归社会。
强制亲职教育机制建立以来取得了突出成效。2017年以来,成都市检察机关引入专业力量对60名涉罪未成年人、25名未成年被害人的监护人开展包含家庭沟通、亲子关系、情绪疏导等内容的亲职教育课程,弥补家庭创痕,增进亲子沟通,重塑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