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三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四川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将从2015年的167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866.72万人。老年人医疗开销是青壮年的3倍,对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急迫。
面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和潜在的市场蛋糕,四川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提升医养融合水平?7月8日,由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主办的2017老年医学四川论坛上,行业专家给出答案。
市州争相布局 养老服务业方兴未艾
“我省的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在全国都是靠前的。”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说,目前在养老方面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对等,首先表现在数量上,比如养老设施、场地、专业人才等的缺乏;其次表现在品种上,由于老年人群体异质性特征突出,急需差异化的服务;第三表现在质量上,老年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在养老的软硬件配备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杨成钢认为,“未来的市场想象力是很大,老年人口总量在增多,老年人的需求也在增加。”
据预测,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可能使得我国的慢病负担增加40%。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学主席陈凯先认为,要遏制老年疾病负担快速发展的势头,必须从治未病下手。“疾病治疗的开销是疾病预防的7倍,老年健康服务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看准市场,全省各地纷纷布局。今年5月,川投集团在凉山建设“西部康养基地项目”结合医疗、康养,总投资达20亿元,另外,我省广元、自贡、攀枝花、南充等地都依托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吸引健康养老服务类企业投资。
发挥四川优势 中医服务助推医养融合
一台电脑加上一台仪器,就能像中医医生一样诊脉。论坛会场外,来自上海道生医疗科技公司的一台中医诊疗仪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仪器已经在省内中医医院及中医专科学校使用,做诊断和教学的辅助设备。
同一时刻,会场内的陈凯先院士正在做题为《弘扬传统医学优势发展现代健康服务》的演讲。在他看来,当前人类面临全球性健康挑战主要为慢性疾病,而老年群体又是慢性病的“重灾区”,中医整体的、多靶点的、多层次的作用和调节对复杂性慢病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他认为,中医药将在老年健康领域的产生无限种可能。在上海长宁区,通过引入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设备,为超过120万人次的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通过互联网连接医院和社区,形成了中医健康管理大平台。
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新产品,为中医技术参与医养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四川作为中医药大省,如何在中医服务医养融合方面抢占市场先机?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杨正春说,四川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以中医院为例,全省共有200多家中医院,县级中医院的数量超过180家,目前各地都在探索中医的医养融合。
陈凯先认为,企业和医疗机构首先在产品开发方面加快脚步,制造更多便携、可靠的中医诊疗和服务的产品;其次是不断发挥想象,创造更多的健康管理的新业态和新服务,针对细分市场最好差异化服务,比如针对社区,比如针对社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针对已有的慢性病,开展康复理疗服务等。
(记者 寇敏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