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拔掉窮根,祛除病因,今年以來,巴中市巴州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以推進健康扶貧、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為工作重點,組織千名醫生村村幫、流動醫院村村行、中醫中藥村村建、合理膳食村村講、健康“紅包”村村發,在全區譜寫了“健康扶貧走在前,脫貧摘帽就不難”的壯麗篇章。
千名醫生村村幫
“鄉醫院李柏林醫生每月都到家裡來給我量血壓、測血糖、做體檢,還教我如何養好雞、養好鴨,我今年脫貧肯定沒問題。”巴州區光輝鄉宋興村三社因病致貧的貧困戶孫繼英脫貧底氣十足。
為了讓貧困戶健健康康脫貧奔小康,區衛計局黨委按照區委脫貧摘帽誓師大會總體部署,及時制定了《巴州區衛計系統黨員干部挂包駐幫脫貧攻堅實施細則》,簽訂了《結對幫扶目標責任書》,印發了《健康扶貧工作日志》、《醫務人員結對幫扶明白卡》,完善了《衛計系統脫貧攻堅問責辦法》。規定各級醫療單位班子成員每人挂包5戶,中層干部挂包4戶,一般干部和醫務人員挂包2-3戶,主要領導入戶挂包幫每月不少於5天,醫生到挂包戶服務每月不少於8天,為挂包戶精准“把脈”,對症“開方”。對因病致貧的,當即落實大病救助、醫療補助、健康扶助政策措施,定期隨訪,防止因病返貧。對無致富項目的,與鄉村干部一起協調,因地因人制宜,發展種植、養殖、加工、中藥材或勞務輸出等產業,並在啟動資金、技能培訓、市場對接等方面牽線搭橋。對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就地就近落實親屬挂聯,開通親情電話,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子女入學、老人看病等具體問題。
活動中,區衛計局帶頭示范,機關68名干部分成3個脫貧攻堅小分隊,由局領導班子成員輪流帶隊,巡回挂包鄉村定人、定時、定點、定戶、定項幫扶。
棗林鎮靈山村一社因傷殘致貧的劉遠坤老人說:“區衛計局馮婧科長隔幾天就要來我家,不僅帶醫生為我們老倆口做健康檢查,還幫我們打掃院壩、整理家務。”
93歲的退休老干部趙潤民主動加入衛計局挂包隊伍。去年以來,他先后為靈山村二社挂包貧困戶?略捐款9000元,並上門指導建了一畝面積的魚塘,喂養3頭母豬,人均年純收入達到9300元。
今年以來,區、鄉、村三級衛生計生單位逐級簽訂挂包駐幫責任書1008份,為貧困戶量身定制脫貧規劃1160個,征集“微心願”1260條,建立致富產業868戶,各級醫務人員捐款捐物120多萬元,落實健康扶助33479人,保証了全區健康扶貧不漏一戶、不掉一人。
流動醫院村村行
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區衛計局牽頭組織區人民醫院、區二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內、外、婦、兒等多學科專家130多人,組成5個健康扶貧流動醫院,輪流到貧困村免費開展健康咨詢、健康管理、義診、巡診等送醫送藥活動,幫助基層解決疑難雜症,協助做好“兩癌”免費篩查,降低群眾就醫成本。
區人民醫院在編干部職工270人,既要承擔470個貧困戶的幫扶任務,又要組織2個流動醫院參與全區扶貧攻堅戰,院內院外一個人要干幾個人的活。為確保醫生入戶幫扶與流動醫院進村服務兩不誤,各科室業務骨干加班加點、補崗換班毫無怨言。
今年上半年,副院長李紹軍、周皓嵐分別帶領第一、第二流動醫院38名專家深入梓橦廟鎮劉家坡村、奎星樓村、三兒河村、平梁鎮雙龍村等20多個貧困村開展健康扶貧,促進精准脫貧。地處柳崗深處的劉家坡村二社村民趙思其說:“過去我們到城裡挂個專家號要等半天,現在專家到家門口為我們看病,診斷免費而且CT和彩超檢查都免費,既方便又實惠。”今年1—7月,全區5個流動醫院已深入68個貧困村和15個非貧困村開展免費健康檢查2.5萬人次,免費送醫送藥送檢查300萬元,為3200名慢性病患者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中醫中藥村村建
為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傳統優勢,滿足群眾健康需求,巴州區在鄉鄉建立規范化衛生院、村村建立標准化衛生室的基礎上,今年又投入2500萬元,為每個鄉鎮衛生院建立一個標准化“中醫館”,每個行政村衛生室建立一個“中醫角”,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一個“國醫堂”,方便群眾就地就近看中醫、用中藥。目前全區已建成“中醫館”21個、“中醫角”360個、“國醫堂”18個,補齊了城鄉中醫藥服務“短板”。
鼎山鎮除了村村建有中醫角,鎮上還建了佔地200多平方米中醫館。中醫診斷室、治未病科、針灸治療室、艾灸室、熏蒸室、牽引室、中藥房、中藥煎藥室、中藥庫房等功能科室要有盡有,中醫診療設施齊備,有中醫師和中西醫結合醫師5名,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該鎮大寨村二社村民余華說:“以前到城裡看一次中醫來去要兩天。現在有個頭痛腦熱,直接到鎮上中醫館刮刮痧或拔個火罐,既方便,又管用,而且花錢少,也不耽誤時間。”
化成鎮長灘河村衛生室,整齊化一的“中醫角”、中藥櫥非常搶眼,常用中藥有200多種,中成藥有40多種,中藥飲片近100種。村醫陳國映說:“自從村上建了中醫角,老百姓想吃中藥再不得往街上跑了,我每天至少要開10多副中藥,有時中藥處方比西藥處方還要多。”
“鄉鎮中醫館、農村中醫角、社區國醫堂,以及城鄉街道中藥房要優先使用我們巴中自己生產的中藥材。作為本地健康服務體系一定要為農村中藥產業拓寬市場,為發展道地巴藥,建設康養巴中作出應有貢獻。”區衛計局黨委書記、局長羅友軍在全區創建全國中醫藥先進單位啟動會上要求各級醫療單位要為發展中醫事業、擴大中藥產業出力。
合理膳食村村講
針對農村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高發趨勢,為幫助貧困人口吃出好身體,養成好習慣,健康奔小康,巴州區於今年6—7月在全區集中開展了“合理膳食村村講”活動。
為確保活動扎實推進,區衛計局召開協調會議,制定實施方案,籌措專項資金,搞好師資培訓。明確村村講活動以全區今年預脫貧的68個貧困村為重點,以貧困人口為主要服務對象,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和喜歡聽的故事,把減鹽、減油、減糖的生活技能和慢性疾病自我防控、自我保健的知識傳播到千家萬戶。
6月14日,大雨連綿,巴州區龍背鄉清泉村村民李樹仁以為專家不會來,不料上午10點“村村講”准時在村部開講。李樹仁說:“沒想到你們冒這麼大的雨為我們傳授健康知識。”
7月12日,烈日當空,氣溫35℃,區宣講老師熊亞軍在白廟鄉學官坪村會議室講得大汗淋漓,到場的群眾聽得認認真真。散場時,三社村民楊玉朴意猶未盡,再次問熊老師:“每人每天吃6克鹽,我們農村怎麼估計?”熊科長說:“你們家喝啤酒嗎?”他說:“喝。”“6克鹽就相當於一個啤酒蓋那麼多。”老楊聽了,會意地點頭說:“謝謝老師指點。”
目前,宣講隊已深入68個貧困村和23個非貧困村作了合理膳食專題宣講。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還抓住機遇邊宣講、邊服務。“村村講”活動開展以來,全區已完善貧困人口健康檔案32600人,補錄健康信息12.5萬條,發送《科學就醫指南》《居民膳食指南》等科普讀物5萬本,為改善農村吃出毛病的不良習慣提供了科技支持。
健康“紅包”村村發
在脫貧摘帽攻堅活動中,巴州區積極整合健康扶貧政策資金,以村為單位,優先為建卡貧困人口發送健康“紅包”,率先實現健康脫貧。利用全區統一建立的3000萬元醫療扶助基金、600萬元衛生發展基金和300萬元免費診療基金,對建卡貧困人口落實“十免四補助”,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和按病種付費,確保貧困人口個人醫療負擔不超過10%,對特困大病患者實行醫保兜底和“零付費”。今年,該區以為建卡貧困人口84031人代繳參保費1275.5萬元,醫療救助建卡貧困人口455人,已發放救助基金71萬元。
棗林鎮靈山村一社建卡貧困戶梁述華,今年5月查出患雙腎結石、血小板減少、脾腫大等多種疾病,在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花去醫藥費22800元,按照健康扶貧政策規定,醫保報銷12210元,醫療扶助基金支付9510元,醫療愛心基金資助432元,個人實際負擔648元,個人付費不到3%,梁述華說:“要是過去,這個院我怎麼也住不起,現在還是黨的政策好,生了病有多方保障。”
為了讓今年脫貧的68個貧困村都建好標准化的村衛生室,巴州區已投入360.8萬元完成村衛生室改建45個、新建23個。新建村衛生室每個補助8萬元、裝修1萬元、設備費1.6萬元。改建村衛生室每個補助1萬元、設備配置1.6萬元。目前全區標准化甲級村衛生室達310個。
今年4月,區衛計局籌措專項經費50萬元,對全區395名鄉村醫生集中一周時間進行農村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不斷提升農村中西醫服務水平。龍背鄉清泉村鄉村醫生劉彥博說:“區衛計局不但為我們村建起了一流的村衛生室,每年還把我們召回去集中培訓2次。既修房子,又教技術,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在健康“紅包”村村發活動中,巴州區對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和特別扶貧對象不僅落實扶助資金銀行打卡直發,還對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和計劃生育手術並發症患者全面落實好生活保障、養老照料、居住改善、大病救助、精神慰藉等計生優先優惠政策。大和鄉北山村二社失獨老人張成軍說:“我現在每年領取特扶金7800元,鄉衛生院還定期到家裡免費健康檢查,逢年過節區衛計局還上門慰問,生活很踏實。”
今年上半年該區已為717名計生特扶對象和11424名計生獎扶對象發放扶助資金743.1萬元,慰問特殊困難家庭136戶,發放慰問金6.8萬元。
巴州區堅持健康扶貧先行,不僅提升了貧困人口健康素養,而且增強了貧困家庭戰斗力,為全區脫貧摘帽創造了良好人口條件。(杜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