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与健康需要和卫生健康资源不优质、不均衡之间的矛盾”。
在新时代有新作为,主动担当、展现新气象。日前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成都发展作出全面部署,高起点谋划成都未来。针对健康这一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我市坚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深化医改;坚持发展壮大健康服务业;坚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筑牢健康保障,塑造健康内涵,夯实健康动力,构建健康体系。卫生计生各项事业都有着全方位、深层次的积极变化,未来可期、前景美好,朝着全国一流的健康城市目标稳步迈进。
关键词 新目标
不断求新、求进、求突破
全国30多家媒体集中报道我市医改经验
为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健康四川”战略部署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总体要求,实施健康成都战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把到2020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1.61岁,初步建成环境优美、保障健全、文化繁荣、人群健康的国家“健康城市示范市”作为总体目标。
今年8月30日,成都市卫生与健康暨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上解读了《关于实施健康成都战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意见》,指出将通过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弘扬健康文化,推进我市加快成为全国一流的健康城市。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成都不断求新、求进、求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基层农村的卫生状况、生态环境、群众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孕产妇死亡率4.66/10万,婴儿死亡率2.83‰,创历史新低,两项指标均优于上海等东部发达城市,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家庭医生签约加快推进,全市共签约727.49万人、签约率达46.7%;全市组建纵向型紧凑型医联体74个,覆盖全市所有390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属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国家卫计委到我市专题调研医联体建设,全国30多家媒体集中报道我市医改经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新津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是全省唯一一个受到表彰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地区,也是全市受到表彰的三项工作之一……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成绩筑起一座城市安居乐业的底气。
关键词 健康成都
将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群众健康获得感有效提升
这些成绩是如何实现的?首先,成都市坚持推进健康成都建设。
各级各部门以“大健康”“大卫生”“大服务”“大共享”为理念,将健康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促进自然生态保护、社会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城乡统筹共同发展,上下级联动协作,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全域健康。通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水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大疾病保障体系完善和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等,群众健康获得感有效提升。
建设健康城市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以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为例。我市健康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中心编制了成都市健康街道(镇乡)、成都市健康社区(村)、成都市健康单位、成都市健康家庭标准(试行)和评估程序,正在全市范围全力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选择都江堰市柳街镇进行试点,家庭是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的基础“细胞”,把强化农村家庭的主体责任作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的首要突破口,向群众反复宣传卫生、健康、发展的理念,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参与,成立院落自治管理委员会,每月评选“清洁之家”,很快,群众从起初的不情愿转变为自愿拿起扫把,逐渐形成了家家参与整治、人人维护环境的良好局面。
同时,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实施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建立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提升了城乡卫生水平,补齐了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截至目前,14个行政区(市)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
关键词 深化医改
医联体建设激活一池春水
基层患者就医不再舍近求远
成都市坚持“以人为核心”深化医改。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蒲江县人民医院是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全面托管的一家县级医院,蒲江也是成都市医联体建设区域试点县。从全面托管到成立医联体,短短几年时间,原本“舍近求远”看病的城乡患者纷纷“回流”,县域内就诊率高达93.06%,实现了“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
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了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也加强了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缓解了小医院“门庭冷落”、大医院“排长龙”的状况,也便于市民就近就医。今年,我市市属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组建起纵向型紧凑型医联体74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根据成都市卫计委统计数据,前些年,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在全市总盘子中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但这一趋势在医联体建设下得到扭转。今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越来越多基层患者不再舍近求远跑大医院,而是更乐于在家门口看病。
关键词 健康服务
发展壮大健康服务业
建设“三医”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医疗卫生既是事业,也是产业。我市新成立了健康服务业发展处,坚持发展壮大健康服务业。
成都医学城(温江)A区主要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制造,打造西南最大的全链式生物医学产业集群聚集区;B区重点瞄准创新药研发、精准医疗和特色化高端医疗服务,打造医学医疗技术转化中心和全国知名的医疗服务目的地,正加紧建设以医学、医疗、医药“三医”融合发展为特征的产业生态圈。
在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中心区域,有一个占地400余平方米的半球形玻璃建筑——“青羊健康创业基地”。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有效监管,企业自主经营,以公益性健康宣教、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为基础,自愿健康干预有偿服务为补充的全方位健康促进服务是他的主要运营模式,满足了园区4万多企业员工对健康的关注和对健康服务的需求。
据成都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牢牢抓住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构建成链发展、集群发展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服务业中心城市。利用好龙泉山、龙门山良好生态本底,重点抓好高端医疗、中医保健、康复疗养、医养结合等方面,支持和鼓励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健康服务业“生态圈”。
关键词 健康体系
形成产儿科急救网络体系
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方面,坚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2017年,我市孕产妇死亡率4.66/10万,婴儿死亡率2.8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6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妇幼健康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这得益于我市已经形成的较为健全的产儿科急救网络体系。依托区域内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疗机构建立妇幼专科医联体,妇产儿科专家下沉“在位”指导,有力提升了县级妇幼保健院业务技术水平。建立片区妇幼健康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并延伸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多项业务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的医疗资源。
成都市将按照“十字方针”要求,结合中心城区扩大至“11+2”的新布局,优化医疗资源布局,重点规划产业新城、66个产业功能区医疗机构,完善“15分钟健康圈”,切实保障产业生态圈职工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