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被侵害,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2015年以来,我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哪些特点和趋势?我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有哪些成效?1月5日,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向社会发布《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5-2017)》。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4880件7524人,其中批捕3094件4557人,不捕1747件2910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6484件10015人,其中不起诉913人,附条件不起诉1033人。
案件数字背后,是我省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趋势。白皮书指出,我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点呈现主体“五多”、涉案“三高”、诱发犯罪的特殊场所相对集中三大特点,其中,从主体上看,16-18岁未成年人居多,犯罪主体男性居多,文化程度低者居多,非在校学生者居多,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犯罪居多;从涉案特点上看,共同犯罪比例较高,侵犯公民人身、财产性犯罪比例较高,未成年人犯罪轻缓判决比例较高;从犯罪场所上看,未成年人随意出入网吧、酒吧、KTV等娱乐场所情况突出,成为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
“通过对案件特点、发生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低龄化犯罪略显苗头、涉毒犯罪屡禁不止、涉网犯罪形势严峻、校园欺凌引发的暴力犯罪频发是我省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省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处处长罗江介绍,以涉网犯罪为例,经对近三年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分析,涉网犯罪约占未成年人犯罪总量的六成左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为获取上网的工具和费用实施盗窃、抢劫、诈骗等财产性犯罪;利用网络获取作案手段和方法,或是通过网络销赃通过网络通讯软件如QQ、微信等沟通犯意、邀约人员;网络暴力、网络冲突蔓延至线下生活时引发的现实争斗等。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除了生理心理发展不成熟,人生阅历有限等青少年自身原因外,父母监护、学校教育的不力,社会不良文化的渗透,都可能将青少年推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罗江介绍,对此,我省着力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在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的统筹下,我省检察机关上下联动、积极作为,配备专业人员、规范工作机制、搭建社会支持平台,牵头并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构建全面、全程、全方位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朝着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最大限度挽救失足未成年人,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记者注意到,白皮书共分为六个部分,近2.5万字,从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犯罪类型、作案方式、刑罚处罚等方面总结了我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发案情况和基本特点;以留守儿童、涉毒涉网犯罪、校园欺凌暴力等热议话题为切入点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趋势;多方面多角度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同时还介绍了我省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理念、方法、成效,特别是在创新参与社会治理方式,用法治手段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指出现阶段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困难和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规划等。
(王彦琦 记者 张立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