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长期需要服药且行动不方便的重症慢性病患者来说,每次去医院排队诊疗都是一次不轻的折磨。不过,在诸暨市,不需要这么麻烦了。为方便慢性病患者就医,该市把健康之路铺到了最基层,便民惠民的医疗服务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如王家井镇,病人在家里可刷社保卡;在陶朱街道,护士上门给病人做护理;在江藻镇,住院病人像住在家里一样……
王家井:家里可刷社保卡
家住王家井镇关湖村的卢奶奶,今年74岁,患高血压、关节炎已有20余年。由于子女长期在外,自己又腿脚不便,以往买药等事一直由邻居代劳,疼痛不适时,也大多自己忍着。
“要是医生能来我家里看病,多好。”卢奶奶一直以来的这个愿望,就在最近实现了——王家井镇卫生院开通“云诊所”服务平台,签约医生可上门为慢性病患者看病。
得知这一消息的卢奶奶马上拨通了预约电话,不多久,签约医生就上门了。给老人听诊,测定血压、血糖后,签约医生打开笔记本电脑,登录“云诊所”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像在医院坐诊时一样,帮卢奶奶直接刷医保卡挂号、配药。随后,又将卢奶奶的社保卡插进带来的刷卡器内支付了医药费。
由于上门前查阅过病人的诊疗记录,需要用到的药品医生基本备在随身药箱里,即便遇上没有携带的药品,医生也可通过“云诊所”开药,卫生院药房收到信息后,会准备好药品交由快递员配送。
“云诊所”是王家井镇卫生院院长王柏丰在脑海里考虑了多年的便民医疗“云手段”。
“医院里每天最早来排队的永远都是老人,他们大多是慢性病患,因为刷社保卡配药可报销,所以每半个月他们几乎都要亲自来一趟。”王柏丰认为,现下越来越多的老人,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大医院里的“高大上”服务,而是最为便捷的居家诊疗。
于是,王柏丰联系云桌面软件商开发了“云诊所”软件,让18个签约医生加22个签约医生助理每周带着“云诊所”下村,去服务全镇近2000名患慢性病的老人。
陶朱街道:护士上门护理
“今天,又到了下社区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的日子。为老人测血压,进行穴位按摩、推拿,教大家腰伤骨折时腰带的固定法……”这是陶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陈燕于7月26日写的一篇周记。写周记这个习惯,陈燕已坚持了大半年。
陈燕在陶朱街道城西社区很有名气,大家都叫她“小燕子”。此前,她曾在上海做过多年社区医养工作。返乡工作后,她把大城市先进的理念也带到了诸暨。作为城西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结对护士,每周四,陈燕都会带着老人们的健康档案来到社区,为老人们开展基础的健康检查。医疗服务后,她还会为老人们上一堂太极、瑜伽或心理健康课,关注其身心健康。
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则可通过预约,静候“小燕子”上门做护理。银泰小区八旬的赵中英奶奶,数月前不慎摔倒骨折,陈燕得知后,每周都会到老人家开展一次专业护理。细心处理褥疮、让老人小心活动筋骨、耐心陪伴说话……经过她几个周期的护理,老人从躺在床上难以动弹,到如今慢慢可搀扶着站立。虽然手脚不利索,但她看着“小燕子”的眼神总是带着由衷的谢意。
“小燕子”上门医护模式受到了一致好评。接下来,陶朱街道准备在各社区推开这一医养结合护理上门的新模式,让行动不便的病患足不出户享受医院级照顾。
江藻镇:设医养康结合病房
前不久,江藻镇中心卫生院的章坚刚医生收到了一条微信:“感谢江藻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一直悉心照顾家父到临终安心离去。你们虽非亲人但胜似亲人。”
发来信息的是江藻镇山汀村的周先生。他的父亲身患白血病,癌细胞多处扩散,年初从大医院回家时,医生说,老人的生命仅剩数周。在家的日子,老人疼痛难忍,茶饭不进,非常消瘦。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周先生将他送到了江藻镇中心卫生院医养康结合病房。入院后,配合镇痛治疗、临终关怀服务,老人因疼痛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了,每顿都能吃上一大碗饭,生命延续了6个月。
“父亲逝去前每天都是快乐的。”周先生说,因为医院病房就在“家门口”,身边满满都是乡音,医护人员每天像家人一般耐心关怀,父亲体验到了医院里的“居家治疗”,“这种居家般的治疗还很实惠,父亲每月的医药费加住院费不过千元。”
江藻镇中心卫生院的医养康结合病区,是诸暨最早为慢性病、临终病人开设的病区。除了专业医护人员的医养结合服务外,为了减轻群众住院负担,江藻镇于2014年出台了住院补助政策,即江藻居民及常住人口,年度首次在江藻镇中心卫生院住院可补助400元。
3年多来,江藻镇住院补助支出共计38.9万余元,已有900多名慢性病人、临终病人受益,切实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特别的照顾。翁佳美 何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