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句以前流传的大白话,说的是曾经老百姓对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一种调侃,因病致贫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城乡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之一。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免费救助等一系列利好政策,让广大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家住太康县的王新工今年42岁,性格开朗、身体健康。但当王新工的母亲王桂芝回想起儿子小时候生病的场景时还是忍不住落泪。
“他快6岁的时候天天发烧咳嗽,一直按普通发烧治,喝中药治不好,就赶紧到镇卫生院看病,结果检查出来是肺炎。”王桂芝叹息道,“当时肺炎是要命的大病啊!加上医疗条件差,只有打针一个办法。”
“那时候穷,收入全靠家里养的几头牛,那些牛也是家里孩子们上学的经济来源,没办法,为了给儿子治病,卖了一头牛,地里的活儿也顾不上管,全靠邻居帮衬着干。”王桂芝说,“现在医疗条件好了,肺炎不是要命的病了,当时要是有现在这条件能少受好多罪。”王桂芝说。
1998年,王新工从开封医专毕业后,在太康县一所医院工作。作为一名医生,20年来他不仅见证了医院的发展,也见证了省、市、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从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老三件”到高科技大型诊疗仪,从看病远、看病难到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从看病贵、看不起病到居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从高尖端医疗设施到高素质医疗人才、从方便的社区卫生中心到走进家门服务的家庭签约医生。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改革开放40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从国家层面到省里再到市县,各级都有投入,经过多年的建设,乡镇卫生院的硬件条件、基础设施,包括基本医疗设备、就医环境,整体上比过去好得多,看病难、看病贵已逐渐成为过去式,再也不像我小时候看病那样艰难了。”王新工感叹道。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积极创新、精准发力,健康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由2016年的52.25%提高到目前的74.91%,提高了22.66个百分点;目前全省贫困人口9种大病救治率达99.7%,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大病应治尽治。全省先后累计投资65亿元,为贫困地区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348个;今年上半年,全省34所三级医院向53所贫困县县级医院累计派驻医务人员397人次,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更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诊疗服务。
在今年召开的河南省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会上,会议吹响了全面实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的号角,下一步将从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医保救助托底保障攻坚行动、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慢病精准救治攻坚行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攻坚行动、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攻坚行动、贫困地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普及攻坚行动、健康扶贫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攻坚行动等六大方向发力,使稳定实现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建立健康扶贫长效工作机制。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省的医疗卫生事业在保障群众的健康需求中,飞速发展着,老百姓的健康之路越走越宽。本报记者李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