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认为,大健康产业进入了窗口期。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折期。
医药健康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也逐步成为众多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角力场”。在这个“角力场”上,成都近期动作频频,出台了《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两个文件,从发展目标、重点和政策三个方面,全面勾勒了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的“顶层设计”。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成都医药健康产业营收达到5000亿元;到2025年,达到1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两万亿元。
基础更优
用创新赢得“话语权”
医药健康产业,是创新频繁的产业之一。有没有能够支撑创新的体系,是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成都的创新能力从一组数据中可以窥见:拥有四川大学、成都中医大等医药健康领域专业大学,西南交大、电子科大等高校设有生物医药、医学相关学科;有64家科研单位,2个国家药物非临床研究机构,12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余个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这种创新能力还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在成都还布局了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
国家级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产业基地、国家首批药品出口基地、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孵化基地、中西部地区最大生物医药集散贸易中心——经过多年发展,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立足基础和优势,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根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17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强榜单,成都高新区已升至第六位。过去一年,成都新签约引进世界500强艾尔建、赛诺菲等60个医药健康重大项目,协议总投资860.5亿元。截至目前,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已基本形成涵盖药材种植养殖、医药研发制造、医药商贸、医疗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全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3000多亿元。
与此同时,科伦药业、倍特药业、康弘药业等成都药企跻身全国医药工业百强,75个品种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康弘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研制项目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路径清晰
10项重点任务勾勒未来发展
“万亿”目标如何才能达成?成都出台《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勾勒出了清晰的路径:聚焦打造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面向“一带一路”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三大领域,攻坚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药创制高地、国际知名医疗中心等10项重点任务。
这些重点任务,将有助于提升成都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中的话语权。比如依托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DNA编码化合物库,成都将建设全球多样性第一的小分子新药“种子库”,支持药物晶型研究、药物递送系统等关键技术突破,围绕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罕见病、地方病,支持开发新靶点、新结构、新剂型、新治疗途径的小分子药创新品种,打造国内领先的原创小分子药创新高地。
在专家看来,这样的路径是可以实现的。以全球多样性第一的小分子新药“种子库”来说,全球可基于前沿的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进行规模化新药研发合作的只有3家公司,成都药企占一席,中国第一、全球第四的新药“种子库”诞生在成都。
医药健康产业承载空间的规划是否合理,决定着产业在一个区域内是否能有序发展。为此,成都将统筹优化产业布局,精准确定产业定位和细分方向,支持18个医药健康产业相关功能区专业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具体而言,成都将加快构建“三城三区两带”医药健康产业总体布局结构,将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打造为建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的主支撑,将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南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和“东进”区域打造为建设国际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的主支撑,将环龙门山-邛崃山中医药保健与健康养老国际示范带、龙泉山健康旅游与体育休闲国际示范带打造为建设国际康养胜地的主支撑。
举措有力
不留“死角”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对人才的需求又特别显著,要在竞争中把握主动,需从方方面面给予保障,让产业链的各环节都吃下定心丸。”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时隔三年,成都再次出台《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就是要解决生物医药企业当前发展的痛点与难点。
相比三年前,新政目标更长远,在多个维度更是强化支持,不留“死角”,“真金白银”地支持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例如,1类新药从开始临床前研究到完成临床试验、取得药品注册批件进入生产的全研发周期累计可获得最高230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力度是原政策的约2倍;对被确定为参比制剂品种的最高奖励额度,支持力度是原来的2倍;对国内前三家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最高奖励额度,支持力度是原来的4倍。
“成都一直很关注医药健康产业,政策随着产业的升级发展需求而不断升级,这次的新政更关注企业的痛点、人才的痛点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更具针对性,符合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周园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看来,无论是创新还是转化,都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科研产品在进入流通领域变成商品的过程中,合理的、及时有效的政策或法规更为重要。“此次成都推出先行先试、优先审批等政策措施,将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业界观点
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成都应该从“四个联动”入手,支撑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强劲增长。具体包括“三新”联动(即技术创新、医疗创新、业态创新),打造创新创造中心;“三链”联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国际健康之都;“三城”联动(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打造万亿元级产业体系功能区;“三改”联动(医改、药改、养老改),用改革推动健康产业发展。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成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医药健康领域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近年来,由于政府重视、投入力度大、扶持政策到位,大量的医药创新资源和发展要素向这里聚集,成都已经成为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活跃的地区之一。本次两个文件的出台,是成都在已有基础上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优化布局、构建创新生态、提升发展水平的总体部署,将助推当地生物医药产业更上一层楼。
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成都在鼓励创新方面制定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对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很有帮助。
华西口腔医院院长叶玲:在成都打造“万亿”级别的医药健康产业是切实可行的。单就口腔来说,预计今后10年口腔产业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也将充分发挥华西口腔品牌、人才、技术等优势,积极支持我省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发展,助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国“牙谷”。
此次成都出台的政策中,包括支持在蓉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生物医药学科建设,对生物医药企业(机构)与符合条件的高校或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并给予有效资助。这让我印象深刻。高校是培养人才、孵化人才、孵育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之一,而医学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通过加大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投入,加强政策保障,联合培养优秀人才,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带不走的优秀医学人才队伍,为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勇: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面向“一带一路”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这样的目标充分考虑了成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实际。成都进军全球医药健康产业在政府搭台,各行业、各部门引导唱戏的努力下,目前产业基础和社会资源优势正在被挖掘和放大。我们也将与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共同成长,迈克生物将在建设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基地和积极参与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建设两方面多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