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是我国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多年来,中国医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用“无疆大爱”守护着亿万民众的健康。18日召开的“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提出,要大力实施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在全社会倡导敬畏生命、崇尚医学、尊重医生、关爱医生的良好风气。
2018年,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医务人员,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为健康中国建设谱写新篇章,努力开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
从上世纪60年代为数亿农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的“赤脚医生”,到为世界近1/5人口提升健康福祉的“妙手医者”,再到向世界传递医疗卫生经验和创新成果的“中国天使”,中国医卫工作者秉持仁济天下的使命担当,汇聚起建设健康中国的强大力量。
“最美医生”
守护生命
“我在西藏,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最近一段时间,“最美女医生”周南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中国网友。这名扎根雪域高原10年的医生因为车祸不幸离世,她甘于奉献的故事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
2009年,27岁的周南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她放弃了留在北京三甲医院工作的机会,来到更需要医学人才的西藏工作。
“当医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可以在患者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他们最直接的帮助。”10年间,周南在青藏高原留下了奔波的脚步:她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许多狼疮脑病、血管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她牵头创办了西藏第一个风湿血液科,填补了当地风湿免疫病治疗的空白……
“刚开始只是一根微弱的火柴,但可以通过自己的燃烧照亮更多的人。”周南短暂而灿烂的人生,是无数中国“最美医生”品德和精神的缩影。
让14亿人民看上病、看好病、看得起病,是中国医生的使命和信念,也是健康中国事业的重要目标。截至2017年底,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达到2.44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不断优化。
为了培养民众的健康“守门人”,中国在深化医教协同等多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推动全科医疗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素质和待遇,以期实现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此外,中国还积极向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短板发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拓宽村医发展空间,让更多好医生“沉下去、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
“中国天使”
大爱无疆
“我们的肩上承担着两种神圣使命:一是救死扶伤的临床医生,二是身穿白衣的‘外交官’。”谈及两年的援非经历,中国第26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李晓北说。
2017年12月,中国赴几内亚医疗队接到了邻国塞拉利昂的援助请求——一名病人突发脑出血,当地医疗队没有配备神经外科医生,急需支援。李晓北和同事们立即驱车,赶赴近400公里外的塞拉利昂。
“到达边境检查站时,军警看到了我们的服装和车牌说道:‘这是中国医生!’随即抬手放行。”李晓北说,以最快速度抵达的中国医疗队员,顺利完成了对病人的抢救。
好口碑来自好医术,中国医生是健康的使者。自1963年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抵达非洲以来,近3万人次的中国医务工作者已扎根70多个国家,诊治患者2.8亿人次。中国医生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除了向非洲等受援助地区派遣医疗队、援建医院和诊所外,中国医疗队还在当地培养了大量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专家和管理人员,为受援国留下了“不走的医疗队”。
50多年的医疗援外实践,彰显了中国共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在2018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再次承诺:优化升级50个医疗卫生援非项目,开展公共卫生交流和信息合作,为非洲培养更多专科医生,继续派遣并优化援非医疗队……
“中国已渐成医疗卫生领域国际合作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对于中国向人类健康福祉作出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作出了如是评价。
“中医礼物”
献给人类
“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说。
尽管已经获得诺贝尔奖,但这位耄耋之年的科学家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线,将全球顶尖科研方法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攻坚“抗药性”难题。
一株“中国小草”,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传奇般的故事背后,是中国卫生健康工作者坚持创新攻坚的使命感和心系人类健康的责任感。
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中国医务工作者勇攀创新之巅,用精湛医术护航生命健康,并在疾病防治、医学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部署创新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国产化、中医药现代化等任务,显著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力争到2030年,科技论文影响力和三方专利总量进入国际前列,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医药工业增长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
近年来,尤其是在以青蒿素为代表的中医药领域,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十二五”以来,中医药已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3项;4种中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Ⅲ期临床研究,一批中成药正在开展欧盟注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