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3月1日讯 在3月1日举行的成都市今年第一期刑辩律师论坛上,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成为热议焦点。论坛上通过的一份成都市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建议书》提出: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诉法第223条予以立法解释以统一该条文对刑事二审案件是否开庭的认识,纠正当前全国该类案件普遍不开庭的现象。
去年的热点新闻事件——云南省高院对“巧家投毒案”做出改判,已入狱服刑13年的钱仁风被当庭释放,这份姗姗来迟的正义引发关注。川内众多知名刑辩律师就曾聚集一堂,针对该种情况展开热烈讨论。成都知名刑辩律师周建中提出,司法事件中全国法院存在刑事案件二审普遍不开庭、个别开庭的现象,这种现象与立法原意严重背离,严重影响了律师辩护权的行使,“从而导致辩护人的有效辩护变得可有可无,被告人的权益得不到切实维护,冤假错案便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时值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刑事二审案件实现普遍开庭审理有礼司法公证”的话题再次被热议。当天的论坛上众多法律界人士围绕“法院刑事二审案件普遍不开庭、个别开庭审理的原因”以及“法院刑事二审案件普遍开庭、个别不开庭审理的有礼性和必要性”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这一话题对当前非常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律师辩护权的充分行使将极大促进司法公正。
再提该话题的周建中律师在论坛上重申自己的观点,“司法公正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体公正,二是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保证,当前法院对刑事二审案件采取‘个别开庭,普遍在办公室书面审理’,虽然这只是一个方式问题,但是却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的重要问题。二审不开庭审理,容易让社会公众质疑法院的裁判是否公正,只有二审公开开庭审理才能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法院裁判的信服,才能实现审判公正!”
经过与会律师们的热烈探讨,论坛形成了成都市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建议书》。与会者表示,期望借三月初全国两会召开的契机推动立法的完善,以实现全国法院刑事案件二审普遍开庭,来保障刑辩律师的辩护权,以有效防范冤假错案,积极推动司法公正和现实社会应有的公平公正。(代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