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央行发布公告称,鉴于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参与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意愿总体较弱,本周三(3月2日)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据悉,这是3月以来,央行暂停的第二次逆回购操作。
3月1日,央行公告称,鉴于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参与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意愿总体较弱,本周二暂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
央行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包括MLF、SLF等在内的各种定向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量已较1月大减。
数据显示,2月份央行对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发放抵押补充贷款(PSL)共356亿元,对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 (MLF)操作共1630亿元,央行总行和分支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共34.2亿元。
该操作量均较1月份明显缩量。此前在2016年1月,央行开展PSL为1435亿,MLF为8625亿,SLF为5209.1亿元。
市场人士指出,此次降准释放出明确但有节制的放松信号,鉴于本周到期量较大,央行用降准替换了公开市场操作,预计后续各类定向工具仍有运用空间。
尽管2月各种定向工具投放资金力度减弱,但央行却通过公开市场高频操作,来稳定流动性预期。据记者统计,央行通过春节前后逆回购的天天滚动操作,令2月公开市场全月仍小幅净投放650亿。
虽然逆回购暂停,但降准仍刺激1日资金价格全面回落。3月1日数据显示,隔夜回购利率下行4.2个基点至1.959%,7天回购利率下行9.9个基点至2.373%。
有专家称,降准与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发出了更强有力的政策信号。此次降准释放出明确但有节制的放松信号。“考虑到1月份整体信贷供应相当大,央行短期内将不会压低银行间市场利率。”上述专家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称,鉴于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的现状,后续逆回购操作时断时续或许会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新常态。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讲的那样,过去利率走廊中间值是依赖于基准利率,现在更多依靠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所产生的利率作为中间值。由此也可以判断,逆回购不会长时间处于暂停状态。
本报记者 陈思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