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政文化长廊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7月26日讯 朝阳村位于军乐镇西北部,距军乐场镇2.5公里,全村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01户,2910人。朝阳村以香葱、韭菜为特色产业,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1个,培养农民职业经理人18名。
2013年村“两委”换届时,朝阳村明确了“133N”发展思路,即建设一个党建文化村,打造绿色香葱特色、有机传统韭菜精品、无公害大地菜“三个产业园”,建成葡萄采摘、清泉湾水文化、农村散居院落休闲“三个体验园”,重点抓好家庭农场党员实践性培训、合作社工厂化育秧育苗、“党员+农户”抱团规模集中经营、农民职业经理人“连户自片”示范等多个基地建设。截止目前,“133N”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三美”创建水平不断提升,村民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也不断增强。
特色产业 创造富美生活
朝阳村以香葱和韭菜为特色产业,目前全村香葱种植规模近千亩,韭菜种植规模达到2000余亩。2015年,朝阳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余元。
2012年,朝阳村成立了彭州兴欣农业资源专业合作社。目前,注册社员143户,以种植香葱和韭菜为主。53岁的肖长顺是彭州兴欣农业资源专业合作社的党支部书记,他种植香葱已经很多年了。目前,肖长顺种植着6亩左右的香葱,一年的收入大概有10多万元。
肖长顺的儿子常年在外工,儿媳妇在镇上幼儿园当老师。记者给肖长顺一家算了一笔账,肖长顺老两口种植香葱的收入加上儿子儿媳的收入,他们一家一年的收入大概有20多万元。据朝阳村党支部书记蒋显勇介绍,朝阳村家庭年收入10余万元的占全村的90%以上,小汽车走向普及,有的甚至有两辆。
彭州兴欣农业资源专业合作社社员杨强2013年开始从事种植,起初,杨强种植了30余亩韭菜,以及莲花白、白菜、土豆等50余亩。慢慢地,杨强发现村里种植韭菜的种植户越来越多,通过在温江、都江堰的学习,杨强有了转型升级的想法。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朝阳村党支部给他讲解了村里的发展规划,鼓励他利用紧挨清泉湾的优势打造葡萄采摘体验园。在朝阳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杨强决定腾出40余亩土地用于栽种葡萄。2015年11月,搭建葡萄大棚,2016年1月,栽种葡萄苗。与此同时,村党支部还帮助杨强把葡萄采摘体验园四周的路、沟渠给修整干净,还在路的两旁栽上了花草。
如今,杨强大棚里的葡萄苗已经有一人多高。“明年7、8月份葡萄就成熟了,相信会有很多的人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杨强看着大棚里的葡萄苗,仿佛看到了希望。
据介绍,朝阳村将深化“133N”成果,按照彭州“一三三六”发展战略,落实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结合香葱、韭菜特色产业,根据农业转型发展新形式,用三年时间、分三步走,把朝阳村定位为都市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体验园。
党建+模式 营造“三美”创建氛围
朝阳村推行“党建+美丽新村”建设模式,落实“强堡垒、筑根本”,“入小组、进农户”,“我带头、树旗帜”,“齐参与、扬新风”四大行动,把引领“三美”创建作为党员必诺内容,采取村干部包组、包院落,党员联系农户,以及党员卫生责任区等办法,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到“三美”社会单元创建。
在散居院落打造过程中,朝阳村的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刚开始,村民嫌麻烦,都不愿意把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盘清理干净。这个时候,党员陈义昌站了出来,主动带头清理自家林盘里的干竹子、杂草等。
看着陈义昌家林盘清理后显现出的干净整洁,村民们纷纷开始清理自家的林盘。在党员的带动下,院落打造顺利完成。看着经过自己的努力,自家房前屋后焕然一新,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眉梢。
朝阳村将支部与产业相结合,成立了彭州兴欣农业资源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和彭州市金润丰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党支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家庭农场党支部时常把党员送出去培训,并邀请农发局专家以及四川农业大学老师到种植户田里进行指导授课。合作社党支部组织社员一起购买农资,并指导社员如何施肥、用药,同时也邀请专家对社员进行技术指导,还让合作社里的种植能手为社员讲解种植经验,社员间相互指导相互帮助。而彭州市军乐镇馨兴日间照料中心党支部还在白天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茶水、理发、棋牌、书屋等。
常态活动 培育新美风尚
记者采访当日,恰巧是朝阳村最长寿老人谢福英老人96岁的生日。记者跟随村党支部书记蒋显勇以及彭州市军乐镇馨兴日间照料中心一行人等前往谢福英老人家中,为她送去了生日礼物和浓浓的祝福。
在谢福英家里,蒋显勇一行把生日蛋糕蜡烛点上,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并祝愿她生日快乐,叮嘱她一定要把身体保养好。谢福英老人激动地说,“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忙还能记住我的生日,还来为我过生日,真的谢谢你们!”
据蒋显勇介绍,凡是村里90岁以上的老年人过生日,村党支部都会去陪老人一起过生日,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每月,朝阳村都会举办一次百姓故事会,发动群众讲自己的事以及身边事,并将故事记录下来,用于年终评选,由此发现身边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村里13人组成百姓故事创作组,创作快板、相声、故事等文艺、文学作品15个,通过集中汇演、流动上门服务等方式,落实演出18场次,特别是采编的10个故事,自今年2月开始搬上道德讲堂和百姓讲故事讲坛,深受村民喜爱。
仅今年,村里成立的10支志愿服务队帮助“三留”人员家庭打扫卫生8户12次、免费理发323人次、引导儿童诵读经典56人次、推广传授种植技术21个,文明劝导行动长期坚持。
环境整治 打造秀美村庄
朝阳村聘请保洁员6名、治安巡逻员6名,对村内1条小马公路、15条村组道路、12条主要河流进行经常性保洁。同时,启动了“红色党建•美丽新村”创建活动,打造“八无”标准“三美”示范点1个,建立起了测土配方施肥监控机制,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农产品无害化达100%。
56岁的李关珍是村里聘请的保洁员,她告诉记者,2012年她开始从事保洁工作,以前村里白色垃圾、烟头到处都是,扫都扫不完。有些村民自家屋前脏了都不愿意打扫,还喊她帮着扫。“现在不一样了,村民意识提高了,自家屋前有垃圾,自己就给扫了。村里现在白色垃圾也看不到了,整个村庄看着好漂亮哦。”李关珍说。
据统计,今年,村里的志愿服务队打造绿化节点2个,种植行道树300株,整治林盘3个,开展示范点积存垃圾清除、道路清洗、阳沟阴沟清淘活动4次。
村民卢帮代介绍,以前村民在沟渠边洗菜后,经常把废菜废渣倒在沟渠里,造成水里淤泥很多,水也不清澈。经过环境治理,现在沟渠里的水用的是泉水,村民洗菜后也会把废菜废渣捞起来扔到垃圾桶。“你看嘛,现在洗了菜后,我们沟渠的水还是那么清澈。”他说。
下一步,朝阳村还将根据村内各院落公布、产业区域情况,重新规划布置生活、生产垃圾收集点,添置垃圾箱6个、垃圾转运车2个,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开展厨卫垃圾分类袋装管理,积极推行电池、电瓶、农药袋等有害有毒垃圾定点定时送交制度,确保村域环境清爽。
文化传承 “三美”创建入脑入心
朝阳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总抓手,打造廉洁文化地标、党建文化亭,开展村风家风教育和“百姓讲故事、干部话廉洁”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能量。
记者在朝阳村看到,许多村民房屋的外墙上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廉洁为主题的标志,既有利于村风民风的提升,又美观了环境。
在彭州市军乐镇馨兴日间照料中心,记者看到了村民们口中所说的党建文化亭。文化亭建在沟渠上方,亭子的上方一正一反挂着党建、廉洁文化的宣传栏。村民徐义伦正在沟边清洗大葱,他告诉记者,这个亭子是在去年建成的,以前在沟边清洗大葱、韭菜时,又热又要淋雨,现在有了这个亭子,不用担心被晒被淋雨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沟边清洗大葱时,一抬头就可以看到亭子上方的党建文化知识和廉洁文化知识,这让我们对党建文化和廉洁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徐义伦说。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朝阳村建成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为村训的廉洁文化地标1座,党建文化亭11个,文化广场2个,道德讲堂1个,百姓讲故事、干部话廉洁讲坛1个,户外LED公益广告动态宣传平台1个。
下一步,朝阳村将在农民集中居住区、“三美”示范点院落再造2道“讲文明树新风”和“遵德守礼”提示牌,并在9月底前建成民风廊、文化廊各1道。同时,还将完成群众最满意文明劝导员、风尚新美单位和个人、五星级村民户和“五有五树”党员的评选活动,进一步培育风尚新美浓厚氛围。(宁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