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晚间,天科股份(600378)交出了上半年成绩单。公司1-6月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下滑36.2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0.13万元,同比下滑55.71%;基本每股收益0.04元。
三大主业销售合同均下滑
对于营业收入的下滑,公司在年报中表示,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经营环境严峻。受国家管控,银行严控信贷规模,加之钢铁、焦化等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致使行业内投资需求下降,很多项目由于缺资金处于缓建、停建的状态,导致公司销售合同额同比下降;二是报告期工程总承包项目收入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公司三大主业销售合同均同比出现下滑。其中变压吸附所生效的销售合同额为5679万元,同比减少了45.47%;工程公司生效的销售合同额为3175万元,同比减少了0.33%;泸州分公司生效的销售合同额为5035万元,同比减少了10.4%。
公司称,2016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我国化工行业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内,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价格厮杀、客户信用下降、违约风险增加等局面日益严峻。因此,公司遭遇到近年少有的业绩下滑局面。
截止到6月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情况显示,与今年一季度末相比,公司前九大流通股东名次和持股情况均保持不变,仅第十席位出现了变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在第二季度减持消失在了榜单中,自然人股东沈挺取代了其位置。
大股东之争波及公司经营
事实上,在2015年公司业绩就已出现下滑态势。去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321.31万元,同比下滑43.59%。今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再次下滑,而且下滑幅度达到了九成以上。
7月7日,公司发布了2016年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公司预计2016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减少50%至70%。从半年报来看,符合公司的业绩预告。
对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下滑,公司也早有预料,并希望通过注入资产来提振业绩。2015年8月2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接到公司第二大股东盈投控股有限公司通知,盈投控股正在筹划对公司股价产生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事项。据悉,此次重大重组的交易标的为某环保产业集团,标的资产的细分行业为脱硫脱硝行业。
然而,大股东中国昊华却因为与二股东争权投了反对票。中国昊华表示,因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由单方股东主导,存在不规范情形,并且中国昊华对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情况不知情,故中国昊华不同意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最后,此次并购折戟而归。
果不其然,今年上半年天科股份业绩继续大幅下滑,在整个大环境不振的情况下,天科股份已经难以独善其身。
本报记者 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