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季度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发布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0月18日讯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民生指数研发中心10月18日发布2016年第3季度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信心指数总指数为100.6,在经历2季度大幅下滑后回升明显,环比增加4.2个百分点。但指数值整体处于2011年以来同期低位水平,显示消费者总体信心依然不够强。
供给侧改革带来信心
“纵观从2011年以来的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走势可以看出,消费者信心一直处于阶梯性下降态势。”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史代敏解读报告时指出,3季度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虽然环比回升明显但整体处于2011年以来同期低位水平,显示消费者总体信心依然不够强。其中,现状评价指数为98.9,环比增加5.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预期信心指数为102.3,环比增加3.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2季度以来,我国进出口市场低迷的状态略有改善,8月出口增速触底回升,进口增速首次转正,助推了3季度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史代敏分析,在国内伴随政府主导基建投资等“稳增长”及系列改革举措持续发力,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工业企业利润改善,国内下游部分行业需求得到提振,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在内需趋稳、企业效益改善等因素影响下,8月PPI同比跌幅继续收窄,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继续下降,企业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回升,为全年经济平稳运行起到较好支撑。
当天发布的报告指出,前三季度四川省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1-2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5%。其中,第三产业增长8.6%,持续高于第二产业增幅,表明经济结构调整继续取得实效。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本指数调查显示消费者信心总指数、预期指数和现状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各项指数在3季度触底反弹,指数值回升至年初水平,指数降幅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显示我省消费者信心在2季度下跌后于3季度走稳。
经济学家特别强调,2、3季度信心指数的季度间波动及低位徘徊表明,供给侧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消费者信心,但改革的持续性、艰巨性及后期经济下行压力仍影响着消费者预期心理。
房价调控影响未来走势
在耐用品购买方面,报告显示现状指数(86.4)环比上升11.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预期指数(88.9)环比上升8.7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在2季度低基数效应下,3季度耐用品购买现状和预期指数强劲反弹,成为本季度该指数变化的最大亮点,表明消费者耐用品购买意愿明显增强。
“前三季度耐用品消费指数的剧烈波动与我省房地产市场走势呈现高度相关性。”西南财经大学原校长王裕国认为,在去房地产库存政策刺激和宽松资金面推动下,今年以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3月份同时达到2010年以来同期最高点,随后在地方调控政策收紧影响下2季度四川省房地产市场新开工和销售面积逐步回落。而进入3季度,在资本市场收益率持续走低,更加之实体经济不景气的因素作用下,短期内宽松的货币信贷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推高了热点城市及所在区域房价,由此带动住房相关耐用品购买意愿释放。
“现在一线城市的房价应该稳,而二三线城市则应加大优惠去库存,尽量消除这一轮房价上涨带来的泡沫。”王裕国不无担忧的同时指出,伴随当前国内热点城市,包括成都市楼市收紧的调控政策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量价增速有望回落,而前期陆续释放的耐用品购买意愿在整体趋紧环境下将难以持续。他建议,流通部门需要大力开拓网络信息通讯、新型文化、教育、体育、保健类消费品和服务需求市场,努力提高新经济满足与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尽力提升四川省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代朗 摄影 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