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资者喻为“中国的纳斯达克”的新三板市场不乏“藏龙卧虎”者,已在新三板挂牌的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必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控科技,股票代码:430469)就是其中之一。在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盛杰的带领下,经过十载春秋的努力,必控科技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和净资产连续增长,股票市值不断上升。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未来有何发展愿景?为此,金融投资报记者于近日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
业务:风景这边独好
走进公司产品及证书陈列室,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各类证书和飞机模型。“目前公司从事的主业是电磁兼容系统的研发,解决的是电子设备干扰与抗干扰问题,公司的电磁兼容系统已应用于多种机型上。”盛杰指着模型说。
为了帮助记者理解电磁兼容的原理,盛杰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人类社会需要和谐相处,电子设备之间也需要和谐相处。否则,电子设备“共处一室”时就会互相“掐架”,影响信息传输功能的发挥,甚至危害人体健康。电磁兼容系统就是帮助电子设备们在电磁环境中“友善”共存——既抗干扰,又不干扰其他电子设备。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集电磁兼容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设备检测于一体。”盛杰说,目前国内虽然也有10多家企业从事电磁兼容行业,但基本只涉足行业一二,或技术研发,或产品制造,或设备检测,而必控科技则涉足了电磁兼容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形成“电磁兼容一条龙服务”。
令盛杰感到骄傲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滤波器系列产品被使用在“天宫一号”载人飞船上,公司作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协作单位,获得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成功纪念章。
不过,公司并没有在成绩面前“睡大觉”,公司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进行技术创新,目前着手进行智能型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的研发。一旦成功,将改变过去“拦河网”式的干扰与抗干扰模式,将大幅度提高精准度,实现电磁兼容系统的升级换代。
由于公司的产品应用于航天领域,而我国对该领域的投入每年都在增长,因此,在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公司业绩却逆势上升。仅以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为例,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81.61万元、3612.76万元和2320.24万元,以5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分别实现净利润394.39万元、971.54万元和675.63万元;分别实现净资产2281.61万元、4053.15万元和6829.84万元。
2015年12月29日公司发布了对外投资的公告,公司将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在深圳注册设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必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此举意味着公司已实现了由“求生存”到“求发展”的飞跃。
创业:十年磨一剑
已过不惑之年的盛杰,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地区,1992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社会学专业,是当时仡佬族中少有的几名大学生之一。1996年,盛杰大学毕业时,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仍然“包分配”,当时设有社会学专业的高校不多,特别是贵州民族学院还是首次设立这样的专业,而政府机构对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他完全可以进入党政机关,端上“铁饭碗”。但当毕业前夕有几家企业来学校要人时,盛杰主动要求到企业工作,因此毕业后,他进入了贵州振华集团,并在这家国营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工作10年,历任销售员,销售部部长,销售总经理,成都振华群英电子公司总经理等职。
2006年,盛杰决定辞职“下海”,正迷茫于选择什么创业项目时,他认识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区健昌教授和北京203研究所的冯桂山高工,两人都是国内知名的电磁兼容技术专家。再加上凭着自己对这个行业产品链条的了解,盛杰决定选择电磁兼容系统研发作为创业项目。
2006年3月,盛杰和其他两位创始人共同出资人民币500万元,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了成都必控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在北京成立了电磁兼容实验室,由区健昌教授和冯桂山高工“挂帅”。
当时我国电磁兼容系统研发还处于空白状态,国内高校本科还未设此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公司只好从工科毕业的大学生和从相关企业招聘人员进行培养。“开始的时候,公司只做电磁兼容检测设备,但后来我们发现客户需要对电子兼容产品进行加固,同时需要滤波器、公司因此决定将创业项目定位于集电磁兼容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设备检测于一体。”盛杰说。
创业之路充满荆棘。2009年,公司进行近30项技术研发,资金极度短缺,盛杰背水一战,抵押私人房产,投入全部身家。但即使这样,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到了月末时,上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有着落。直到2012年时才出现了转机,当年公司销售额首次突破20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由于盛杰在贵州振华集团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时负责四川市场,对四川特别是对成都的了解逐渐加深,到后来产生了感情,因此到成都创业,成为了一名“蓉漂”,得到了成都高新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公司2013年获得了34万元技术改造专项补助;2014年获得了93万元技术实验室改造,信息化改造,科技成果项目转化等补助;公司挂牌新三板后获得了100万元的专项补助等。
愿景:建立研究院
盛杰深感资本市场对创业的支持作用,因此公司多次进行了增资扩股。2011年3月,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时,注册资本增加至人民币1360万元;2012年底,获得了成都高投200万元的创业天使基金;登陆新三板后的2014年3月,公司进行了第一轮定向增发,国元资本认购了800万元的股权;2015年6月,针对内部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进行了第二轮定向增发。目前公司总股本已达5000多万股。
“公司股票在新三板挂牌后交易活跃,市值增长迅速,目前市值已达人民币5亿元。”盛杰表示,公司已经满足了进入新三板“创新层”的条件和要求,公司有望成为新三板“创新层”企业。随着场内市场注册制的实施,公司不排除将在适当的时候转板至创业板或者中小板。
对于公司的发展愿景,盛杰表示,永做电磁兼容系统的引领者!为此,公司将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过自我发展,扩展市场空间。“国外的电磁兼容产品价值占到了整机产品价值的5%-10%之间,而目前在我国的占比还很小,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
第二步,通过自主创新,引领行业创新。盛杰说,长期以来,他有这样一个梦想---建立中国电磁兼容技术研究院。“我的这个想法绝对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对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深感这个行业急需技术支撑,因此必须建立中国电磁兼容技术研究院这样高层次的研发机构,由其承担我国电磁兼容技术的研发任务。”
盛杰建议,研究院的出资主体包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用‘混合所有制经济”原则进行组建,将其打造成为集产、学、研于一体,企业化运作的科技机构。在起步阶段,国家应该给予资金和人才上的支持。为此,他将进行大量的走访调研,同时寻找志同道合者。“如果到自己退休的时候,能够自豪地说,我这一生为社会作了一件有益的事情,为行业作了一点贡献,足也!”盛杰表示。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