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3月9日讯 作为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启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省(市)之一,近年来,四川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长10%以上。但与发达国家以及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近日,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着力发展“七大领域”,实施“四大工程”。到2020年,全省科技服务业从业单位达到5万家,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2万人,科技服务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元。
成都高新区七大领域
1
研发设计服务业
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顶尖企业的研发机构入驻天府新区,筹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以高速铁路和高速磁浮、重载铁路、新型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为研究对象,重点建设6大创新研发平台。到2020年,研发设计服务业收入达1300亿元。
2
信息资源服务业
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国家级操作系统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尽快落地。大力支持“互联网+”能源、智慧城市、智慧村庄、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家庭示范建设。到2020年,信息资源服务及软件产业收入达3000亿元。
3
创业孵化服务业
建立四川省创业导师数据库,并且定期发布创业导师备案名单。到2020年,全省各类孵化载体达到500家,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累计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0000家。
4
科技中介服务业
打造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支持成都高新区开展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试验区建设。到2020年,培育科技中介机构300家,服务企业5万家,服务收入达550亿元,累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5000项,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400亿元。
5
科技金融服务业
设立四川省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完善“省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市(州)科技金融分中心—县科技金融工作站”三级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建成覆盖全省21个市(州)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到2020年,促成科技金融投资700亿元,力争服务收入达7亿元。
6
科技文化融合产业
建设国家网络动漫产业化基地、国家级数字娱乐产业化基地。通过全链条创新设计大熊猫可持续保护与大熊猫特色文化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提出大熊猫及大熊猫栖息地循环型保护新方法、新模式,构建大熊猫特色文化产业链。到2020年,科技文化融合产业收入达到100亿元,惠及公众1.3亿人次。
7
检验检测服务业
构建检验检测O2O服务体系。围绕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产业和56个重大产业项目,建立相应检测服务子平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到2020年,检验检测服务收入达70亿元,基本构建完成我省检验检测全程服务体系。
绵阳科博会四大工程
1.新兴业态培育工程
打造覆盖全省科技创新链条的科技服务综合大平台。力争构建15-20个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在2-3个重点行业建立研发设计众创服务平台,在信息资源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和检验检测服务领域建立6-10个云服务平台,在科技文化融合领域建立5个左右基于大数据的文化服务云平台,在创业孵化服务和科技金融服务领域建立2-3个综合服务平台。
2.试点示范引领工程
每年重点支持30个左右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财政部、科技部“面向科技云服务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试点”。发展壮大10家大型科技服务企业,打造100个科技服务知名品牌,培育形成1000家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建立50户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联系机制。
3.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
力争2017年在成都、绵阳、自贡、乐山、泸州等五市建成各具特色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到2020年,将成都打造成千亿级科技服务业中心基地,将绵阳打造成百亿级军民融合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在重点城市建设5个以上百亿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4.科技服务体系再造工程
研究制定《四川省科技服务业产业技术路线图》。支持和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00家。在全省建立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20家以上。面向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构建20-3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