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第十六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前夕,成都高新区科技局和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发布《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2014-2015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提出加强保护与保障市场主体活力的司法建议,倡议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
据悉,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累计申请专利91002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702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2.4件,位居全国国家高新区前列。
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40亿元
“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因为有了知识的内核,身价从6.00元蹿升至6000元;而这个苹果,又因为有了知识产权的外观,从最大竞争对手身上获取了5.48亿美元的赔偿。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典范形象,可谓一石二鸟。”成都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苏昶表示,截至去年底,成都高新区内企业累计获得各级专利奖104项,包括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3项、四川省专利奖22项、成都市专利奖69项。这些专利技术已经为相关企业创造了4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由于有了这些专利,还使企业在融资方面得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认同。目前,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在内的各大商业银行都对成都高新区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进行了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苏昶表示。近三年来,6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累计获得融资7.47亿元。
苏昶说,截至去年底,成都高新区共设立知识产权工作站12个;聚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9家;出台《成都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近三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500万元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积极性;建设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收录1000多家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信息;2015年,累计受理2232家(次)申请人的23618件知识产权资助申请。
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累计申请专利91002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7027件。2015年共申请专利19384件,其中发明申请10135件,同比分别增长27%和29.2%;获得专利授权10749件,其中发明专利2322件,同比分别增长69%和48.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2.4件,位居全国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得到国家、省、市的肯定,2013年获批成为西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4年成为西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2015年6月,成都高新区获批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日趋重要
成都高新区法院副院长吴晋发布的《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2014-2015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状 况》 白 皮 书 显 示 ,2014-2015年,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71件,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663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8件,与2012-2013年相比,受理案件数上升65.43%。在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著作权纠纷597件,占受案总数的90.05%;商标权纠纷39件,占5.88%,其它知识产权纠纷27件,占4.07%。刑事案件中,销售假冒商标的商品罪5件,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程序、工具罪3件。《白皮书》详细分析总结了近两年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出的三大特点:案件数量继续上升,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仍占较大比重;打击侵权行为仍是当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点;侵权形式多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进一步拓宽。
《白皮书》提出了加强保护与保障市场主体活力的司法建议,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对计算机软件开发、销售企业,新媒体、网吧、网站经营企业、广告企业、连锁加盟企业以及音像、书籍零售企业或个人等五大行业的风险点及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吴晋说,“这几大行业都是成都高新区出现知识产权纠纷的多发行业,司法建议的提出,有利于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将知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
吴晋说,在当前和今后时期,成都高新区法院将继续以公正高效为核心,以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导向,切实强化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水平和司法能力,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为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本报记者 杨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