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崛起似乎总是与科技创新同步。但实际上,无论工业革命、电气化革命还是后来的信息革命,都同时伴随着一种全新的金融制度。金融制度的变革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资本动能和市场基础。只有金融惠及更多的企业、服务更多的创新者,科技创新才可能发生,实体经济才能实现崛起。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科技与金融作为当下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两大核心动力,实现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也将为我们赢得千载难逢的历史新机遇。
“双轮驱动”之他山之石
金融与科技互利互动,二者的融合推动了新型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内优质的金融资本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和资金保障,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又促进了金融业的现代化进程,必然带动我国整个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于此背景下,全国各大省市正全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并成立相关工作平台。目前,各省市区域内科技金融产品日趋丰富,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已显雏形。
广东省政府积极与各大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广东省科技厅分别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招商银行广州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签订了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为二者相融搭建广阔的平台;同时推动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等市自主探索科技金融结合的创新模式,因地制宜选择各自适合的创新发展之路;政府积极为科技型企业疏通融资渠道,安排专项资金用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成立“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极大地推进了广东省新能源汽车、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浙江省着重对科技金融结合机制进行开拓创新,各地区成立了专门的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跨越科技、财政、金融等多个领域,从事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政策与新制度研究;创新政府财政投入方式,使用“拨改投”“拨改贷”“拨改保”等方式全力支持新型产业发展;创新新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包括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并通过设立天使投资、创业风险投资等,为创新创业提供投资引导;创新企业的金融担保方式,推行“联合天使担保风险池”等新型担保方式,用以支持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
江苏省推动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各金融机构相继设立专营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建立多样化的科技金融融资模式,一方面继续发展股权、票据等传统融资模式,另一方面设立专门的产业基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丰富科技金融产品种类,既推广“小快灵”“科贷通”等与中小型企业需求相匹配的新型金融产品,也拓展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抵押方式,此外还积极探索履约责任保险贷款等特色产品,扩大企业融资的有效担保范围,为投资人利益提供保障。
“双轮驱动”的四川实践
近几年来,为了统筹四川科技产业发展、引导金融力量协同提升,四川省不断创新整体运行机制,探索金融与科技“双轮驱动”模式,使金融“持续推动力”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相结合相叠加,成为助推四川整体跨越的重要动力。
政府统筹多部门联动形成政策合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了促进科技和金融领域相互结合,就要打破双方的行业壁垒,通过金融促进,科技护航,双轮同驱,开拓新兴经济的增长点。在四川省政府指导下,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建立四川省科技金融联系工作制度,统筹省科技厅、省金融工作局、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省银监局、省证监局、省保监局、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知识产权局等11个部门,明确联席工作内容和责任,在横向促进科技领域与金融领域全面融合的同时,纵向领域统筹省、市、县三级地方资源。
财政投入转型引领科技创新孵化。近年来,为提高省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四川省财政资金投入整体向“金融化、杠杆化、市场化”转型,切实做到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形成杠杆效应,实现社会资金的撬动,完成“四两拨千斤”的目标。为鼓励高新科技项目创新创业并落地四川,省财政积极促进并支持省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同时扩大科技项目储备,容纳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为落实基金投资建立项目储备库。在孵化产出端,制定并完善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促进四川省科技成果向市场端的转化,对于重点对待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科技成果以及科研产出进行投资,切实保证高新科技成果可以顺利进入市场端,转化成为经济成果。
塑造四川特色“盈创动力”模式。“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是四川省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上探索出来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并且在社会实践领域已经取得了亮眼的成果。其核心内涵是“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的梯形融资模式,提供给每户中小科技企业从创业孵化到产出上市的每一个阶段相应的资金解决方案。这种模式已经在四川多地为孵化高科技企业积累了成功经验和可鉴案例。
整合科技金融资源吸引投资入川。统筹规划银行与科技的合作机制,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重视科技支行建设,与四川省内外400多家风投机构建立合作联系。通过合理优化资本投入方式,引入高科技企业信用贷款、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融资等业务,建立风险管控保障体系、筹备风险补偿基金,营造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着力推动保险业务覆盖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科技环保等重点领域,通过拓宽业务渠道、完善运营机制、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推动科技产品输出,以吸引更多投资入川。
搭建平台实现一站式投融资服务。根据科技型企业从创业孵化到产出上市转化等,四川省针对不同时间段科技企业的不同金融需求,建立从政策、资金、产品推广及信息服务一体化、一站式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围绕省科技项目实施计划,拓宽科技项目融资渠道,向金融机构推荐科技项目企业。整合银行中小微企业信贷信息,建立科技专家咨询系统,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金融信贷的信息咨询和推介服务。
“双轮驱动”的未来与方向
强化政府作用,优化宏观布局和政策环境。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研发周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大、风险性较高等诸多限制性因素,导致金融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主动性明显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应主动出击,强化政府对于科技金融的整合作用。
四川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发挥其在科技金融中的作用,当好“领路人”,优化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具体而言:一是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支持计划和发展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进行科技金融政策的供给侧改革,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科技专项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建立稳定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三是进一步发挥科技金融有机融合的法律规制作用,细化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投入比例、科技创新收益对金融的返还比例等具体问题的法律规定,推动科技金融的良性互动,保证其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四是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动态匹配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为此应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的动态匹配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向纵深发展。
挖掘传统信贷潜力,促进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配置。基于四川省科技创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传统信贷仍是科技创新领域不可或缺的保障性力量。对此,应发挥现有政策性银行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在此基础上,适时成立专门用以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四川中小企业银行”;在省内科技创新基础较好、发展较快的地区,设立专门从事科技金融服务的区域性科技银行;适时推动成立四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制机制,运用信用杠杆撬动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保险制度,分散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风险,改善其贷款难、融资难的尴尬境遇。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实现融资形式多样化、多层次和多类别。在金融科技领域,四川要充分调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制三者的积极性,使其协调发展,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首先,政府要积极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重视规范和建立科技金融信息咨询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各类中介机构,盘活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其次,健全科技金融市场风险投资体系,在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科技创新领域的同时,也要着力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引导其通过IPO和企业并购为主的方式实现风险资本退出;第三,政府推动风险投资机构实现有限合伙制改革,引导投资创业基金以出资人身份成为风险投资机构的发起人或参与人,同时赋予所入股的风险投资机构的自主运营权,从机制上保障风险投资机构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主选择投资项目;第四,政府鼓励风险投资机构从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制定出台相关财政措施,运用财税杠杆引导风险投资行为阶段前移,以分散机构的投资风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伍 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