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民生银行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成立课题组,开展PPP资产标准化及流转问题的创新性专题研究。该项研究拟聚焦存量PPP资产标准化及流转的意义、PPP资产流转的风险评估与防控、PPP资产标准化与流转交易平台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交易平台设立的思路目标与功能以及运作机制等,开展深入分析与系统研究。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为建设基础设施及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和制度安排。虽然中国PPP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遇到了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由于PPP项目往往具有资金规模大、投资周期长、公益性强、收益率低等特点,带来的最突出问题是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低、参与率不高、造成大量存量PPP资产无法流转。如何实现PPP资产的标准化与流转?如何评估PPP资产标准化和流转的风险?是否需要建立PPP资产流转的平台?以及PPP资产流转平台的定位、目标、功能及运作机制如何设计?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前PPP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近几年来,民生银行基于PPP领域长期实践和创新探索积累,践行服务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深刻理解,结合经营转型和战略发展需要,进行了大量PPP资产标准化和流转的实践探索工作。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作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以及多年来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公共政策研究的传统,也进行了PPP资产能否标准化和流转的理论探讨。民生银行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一致认为,PPP资产标准化和流转是解决PPP融资模式和退出机制中融资渠道窄、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低、退出障碍大、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等突出问题的关键,是促进PPP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抓手和解决方案,应积极探索建立PPP资产标准化和流转平台,为PPP存量资产顺畅流转提供支持。
据悉,该研究工作得到双方领导高度重视和各方支持,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和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分别出任研究课题顾问,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任研究课题组长,副院长黄益平和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分别担任副组长。
同时,该研究还邀请了财政部、发改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保险协会及PPP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课题学术指导,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能够在经济发展宏观政策的大背景下,力争推动PPP理论研究创新,并在一定程度上破解PPP遇到的实践难题与瓶颈,为国家推进PPP模式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 周燕
|